2020/04/03

搬家之後來說說話

今天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把文章複製過來這個部落格。還蠻滿意這次的版型,希望google blogger可以撐久一點,離下次的搬家久一點。

這次是因為發現臺大的部落格出了點問題,突然就打開後一片空白,什麼都看不到。當時內心其實還算鎮定,覺得或許是時候告一段落,把這些都放下。不過,畢竟花了那麼多時間,還是會難過的。

幸好問了臺大資訊中心有幫忙救回來,但聽說系統老舊,未來可能還是會關閉,於是趕快把文章複製過來這裡。



救回來的部落格就是這麼的素雅,想不到這些年來也累積了922980次的觀看次數(當然有不少是我自己在搬文章時的點擊次數),來這邊之後也就要重新開始了~

不過,現在MOOC不紅了,應該來這裡看的人會少一點。

在聯絡資訊中心的人之前,還以為這些文章救不回來了。想到之前有微博跟豆瓣的分站,於是去抓了文章,這才發現果殼網MOOC學院早關了,放上面的文章自然也消失了。臺大MOOC的部落格更是換了好幾次,幸好豆瓣上還有留。但簡體字貼過來還要轉換,比較不方便。





接著,查到了google幫我留的部落格網頁截圖,興奮之下就查了要怎麼看到所有的google網頁截圖,而幸運的找到了wayback machine!!!


其實之前知道有這個網站典藏的網頁,但不知道它一直有在運作,而且還有抓到我的部落格!!我猜是因為部落格的網址有edu,它才會來幫我做典藏,所以真的要感謝臺大部落格的網路空間與網域名稱~~
 
wayback machine並沒有存下所有的頁面,它應該是只典藏了觀看次數比較高的頁面。所以還是很幸好資訊中心有救回來,不然光用wayback machine的頁面複製,恐怕也是不完整。

不過,wayback machine幫我保存了我不同時期的部落格版型,這真的是很好的紀念品。


看到當時雄心壯志的做問卷調查大家想看的文章,還不收錢的寫了很多專題文來分享,真是覺得自己當時真是一頭熱阿~~還記得當時常常抱著筆電坐在隨便一個地方就開始翻譯MOOC新聞,現在看很多新聞根本都差不多,不懂當時幹嘛要這樣三不五時翻一下......

那時的時間大概主要都花在了這些資料蒐集與寫文上了吧....現在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真是過得很無聊....也沒什麼大成就....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當時都沒花時間學...

這樣貼著貼著,也超過了百萬字,其實也沒寫得多好,沒怎麼磨練到文筆,但這些資訊多少對一些有需要的人有幫助吧。
轉貼著一篇一篇文章,想起當時遇到的人與事,喚起了很多回憶。感謝當時合作的人們,希望大家現在都各自過得很好,各自有所成就。不知道大家會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想到曾合作過的我呢?

由於臺大MOOC部落格這邊的狀況,讓我覺得創用CC那邊的文章應該也來備份一下,避免萬一,現在部落格、網站都是說關就關,太不保險了。

還蠻喜歡寫這樣的文章,找資料的時候,自己也邊學習著,而且可以看看世界各地是怎麼看待這些議題,做了些什麼。

但其實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觀點,覺得非怎樣做不可,一切都是基於我所看到的資料,累積成了這樣的文字。

當時總是會覺得有點虛,畢竟自己不是領域內實際執行者,這樣好高鶩遠打高空,似乎沒有什麼意義。

不過,依然還是堅信著,英文世界的資料比中文世界多,多少翻譯一些過來給大家參考參考吧。

連帶在這裡紀錄當時的一些成果:

<你的,我的,公眾領域>:http://pd4pd.org/zh-hant

<以探究社群理論架構探討臺大MOOCs討論區臨場感展現的學科差異>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OnB8Ju/record?r1=1&h1=0

<談開放教育資源的關鍵影響力>:https://video.openedu.tw/COEC/conference/05%20%E8%AB%87%E9%96%8B%E6%94%BE%E6%95%99%E8%82%B2%E8%B3%87%E6%BA%90%E7%9A%84%E9%97%9C%E9%8D%B5%E5%BD%B1%E9%9F%BF%E5%8A%9B.pdf
(現在看已完全忘記內容....)

現在對這些議題還是會有點點印象,有點點興趣,但總覺得生活要繼續往前走,好像該開發不同領域才對。

感謝看了這些文字,對這些議題感興趣的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