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George Siemens在edX開課了!

原著/ELEARNSPACE "What I’ve learned in my first week of a dual-layer MOOC (DALMOOC)"

在cMOOC與Learning analytics議題及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人物 George Siemens也在edX開課了!

課程主題是Learning analytics,課程進行方式則是同時有xMOOC和cMOOC兩種形式可以選,而且這堂課還和其他實驗室合作,可以體驗線上小組會議室、快速問答等多種增加社會互動的工具。非常值得嘗試!

>漂亮且充滿不同課程資源取得方式的課程大綱(可連結到edx頁面)http://linkresearchlab.org/dalmooc/

>開課前的google hangout(該頻道也有所有的edx課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PxCVMcZpY

2014/10/23

MOOCs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原著/INSIDE HIGHER ED "Impacts of MOOCs on Higher Education"

MOOCs到底帶給高等教育什麼影響?

George Siemens與來自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康乃爾大學、香港大學、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喬治城大學、戴維森大學( Davidson College)、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阿薩巴斯卡大學(Athabasca University)的人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他們認為有五個方面的影響 :

1.MOOC提升了高等教育機構對於數位化未來的警覺

Couresa第一位行銷長Kurt Apen

原著/SILICON VALLEY BUSSINESS JOURNAL "Can MOOCs win back momentum? Coursera hires first CMO as online education hype wanes"

Coursera聘請了第一位行銷長(CMO)!!! 這個職位意味著什麼呢?

Coursera自2012年起就吸引了許多人的投資,然而完成率不高的現象讓許多人開始懷疑它的效力。或許是該找個懂行銷的人來做點事情的時候~

Kurt Apen之前曾在迪士尼、eBay工作,他最近以免費且社交性質的遊戲為迪士尼帶來的全世界大量觀眾。善用網路科技吸引使用者是近年來的風潮,就看看他會為Coursera帶來哪些不同的創舉吧!

原文/http://www.bizjournals.com/sanjose/news/2014/10/23/can-moocs-win-back-momentum-coursera-hires-first.html
翻譯、摘錄 / 柯俊如

烏克蘭MOOC平台Prometheus

原著/KyivPost "Prometheus brings light of online courses to Ukraine"

烏克蘭發布了第一個在地MOOC平台Prometheus(http://prometheus.org.ua/),目前已經超過12,000人註冊!

他們由志願者推出了首輪四門課 : 烏克蘭歷史、金融管理、演算法發展與分析、Python程式設計基礎。

2014/10/21

EdCast平台提供multiversity的可能性


EdCast平台創辦人及CEO Karl Mehta針對這個平台,他提出一個概念"multiversity",希望可以達成環繞特定團隊、學科或主題的機構、教師、學生層級合作。這種平台前所未見,但是他指出,不同學校的人在同一門課本來就可能會用同一本教科書,那其實各地、各機構的老師及學生也可以使用來自其他地方的課程來學習,甚至因此開始和該領域其他機構、老師、同學產生合作關係。對於學習者而言,他只要知道他想學什麼,就可以一次看到所有與此主題相關的課程,而不像既往平台是以老師和機構為中心的開課。


另外,他指出目前機構都把課開在第三方的平台上,其實就等於把他們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留在那個平台。他的這個平台則會讓學生直接連接到機構網站,如此一來大學就不用擔心自己校園的學生被MOOC搶走。

最後,他和開放教育聯盟(Open Education Consortium)合作,開放教育聯盟由有分享知識此共同理念的三百所大學組成(台灣也在其中喔),然而卻沒有一個平台讓他們一起合作,現在就有EdCast這個選擇了!

原文/EducationDIVE "EdCast CEO: The multiversity can help fend off MOOC disruption"
http://www.educationdive.com/news/edcast-ceo-the-multiversity-can-help-fend-off-mooc-disruption/323320/




2014/10/20

edX推出名校AP課程


在美國,高中生可以修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來抵免大學入學後的學分。MOOC推出後,不少人立刻聯想到這可以變成有品質的名校AP課程,於是edX就順勢推出啦!

萊斯(Rice)大學在edX開設的第一堂AP課程是生物學,由兩名菁英高中的老師掌控進度,確保能將大學課程順利傳遞給高中生。這堂課分成四個部分 : 細胞、基因、演化和多樣性、生態系,4月份時會有一個考試。

其他名校也不落人後,之後會開出AP課程的有:
波士頓大學 : 物理1
麻省理工 : 物理C-力學
柯柏聯盟學院(Cooper Union) : 電腦科學、化學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 物理-電磁學
田納西高等教育董事會(The Tennessee Board of Regents) : 英文語言與寫作

台灣雖然沒這個制度,但高中生還是可以去修看看,和國外高中生一起競爭!!!

原文/
The Washington Post "Free online AP courses debut on edX Web sit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free-online-ap-courses-debut-on-edx-web-site/2014/10/20/6b16c204-5883-11e4-b812-38518ae74c67_story.html


2014/10/17

MOOC有機會取代教科書嗎?

的確,MOOC無法取代大學課堂,但它可以取代教科書!

德州大學系統(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是第一個加入edX的公立大學系統,他們投入了大筆資金希望可以降低大學就學成本及提高畢業率。然而,他們首次推出的四門課完成率只有1-13%,讓他們開始懷疑對於MOOC的投資是否值得。

不過,MOOC如果可以在線上重複開課、或是搭配老師的實體課程,變成像是教科書一樣可以再三利用,其實也就有機會打平成本了! 何況增加MOOC的內容比增訂一本實體書容易多了!

除了大學在調整對於MOOC的應用方式,edX也因應低完成率的現象進行調整。Kathy Pugh指出,他們正在實驗提供給高中生的大學準備課程,以及給專業人士的終身學習課程,同時也會縮短他們的課程時數。(其實其它平台很早就開始縮短時數,edX堅持到現在才棄守...)

原文/The New York Times "Universities Rethinking Their Use of Massive Online Courses"
http://www.nytimes.com/2014/10/17/us/universities-rethinking-their-use-of-massive-online-courses.html?_r=2

Online Education革命

學用落差的問題到處都有,MOOC是被提出來的解藥之一,然而也有人認為MOOC不過就是把傳統的大學搬到線上而已,教學內容、評分方式仍然和職場所需有很大的落差。

College for America (CfA), Brandman, Capell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Northern Arizona, and Western Governors這些教育機構針對學用落差,提出了能力導向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不再以學分、時數、分數來衡量(事實上職場中根本很難判斷A+代表學生會做哪些事情!),而是直接判斷學生是否有職場所需能力。

這種教育,並不主打開放以及免費,但是學生仍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空間進行彈性的線上學習,而且學費絕對比去上大學便宜。學生最後要寫複雜的報告或口頭展示來展示自己的所學,也是不同於MOOC許多測驗在線上完成的地方。

原文/HBR "The Real Revolution in Online Education Isn’t MOOCs"
https://hbr.org/2014/10/the-real-revolution-in-online-education-isnt-moocs/

Henry Lucas: 大學的轉變時刻

Henry Lucas舉出一些高等教育因MOOC產生改變的例子,如散佈在世界各地校區的學生可以在線上一起參加專題課、只有1%人口有大學學歷的盧安達產生以一年1500美金的MOOC大學、Georgia Tech與udacity及AT&T合作提供資工碩士學位MOOC。

他以一張圖表說明科技輔助教學的不同例子:

2014/10/15

Coursera如何創造利潤?

MOOC雖然開放給大眾,但是如果不賺錢,也是很難存活繼續提供服務的! 以下這些營利模式是先行者Coursera的經歷,其實這些服務對使用者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一樁啦!

1.獵人頭--介紹適當的學生給公司,向公司收費 (只在2012年年底有執行過一陣子...)

2.虛擬認證signature track--從2013年1月開始,會透過虛擬認證安全的將個人真實身分與課程相連,可以申請經濟補助,一堂課約30-100美金,發布後9個月賺了1萬美金,14個月後賺了4萬美金。目前還在持續推動,有超過七成的課採用,有些課甚至因此不再提供免費課程。

3.專項課程--2014年7月開始,一系列相關的課程組合,讓學生能深化專業,要拿到此證書必須每堂課都取得signture track,最後一步是capstone project。(台大和北大首次推出專項課程,習慣中文上課的人總算可以來體驗看看了!http://thenextweb.com/insider/2014/10/15/coursera-launches-18-new-specializations-help-master-specific-subjects/)

4.capstone project--讓學生能將他們在線上所學的課程能應用在真實世界中。

5.職員訓練--許多使用者都認為MOOC比企業訓練課程更好。

6.課程贊助--企業透過贊助知名大學的課程可以將自己的廠牌或核心能力與該校相連,也可能因此招募到新人。目前並無太多詳情。

7.企業合作--連結大學、公司和全世界的學生,合作方式不明,實驗中。

原著/edSurge "How Does Coursera Make Money?"
原文/https://www.edsurge.com/n/2014-10-15-how-does-coursera-make-money

2014/10/03

磨課師課程推廣與經營研討會

時間:10/02(四)
地點: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主題:
ATEC聯盟整體推廣策略及兩岸跨校聯盟運作、磨課師(MOOCs)課程推廣及課程經營經驗分享、磨課師(MOOCs)商業模式規劃及課程製作經驗分享 這次主辦的單位是ATEC聯盟,合作的平台也就是由資策會及Netxtream捷鎏科技合作的ShareCourse。
目前已有60多所學校使用此平台,從平台設計、內容提供、教學設計到行銷,每個環節對推動MOOC的老師可能都是嶄新的挑戰,ATEC聯盟將可以提供資源協助。未來希望能串成學程、擴展與國際的合作。
[台師大 蕭顯勝 推動經驗分享]
 台師大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工作小組由吳正已副校長領軍,由蕭顯勝執行長和陳明淳副執行長進行實務推動。聘請葉依柔與陳威傑進行課程方案及平台的管理。
 在推動小組之下,分成平台推廣組(資訊中心)、課程規劃組(教學發展中心)、課程拍攝組(圖書館 張慈玲組長)。課程拍攝組就是既有的開放式課程製作團隊,曾經嘗試並提出不同的錄製模式,影片會和開放式課程一樣採取開放授權。
 根據台師大的角色和優勢,欲於線上發展「師資培育、華語文教學及通識課程」。這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的課程包含「線上華語文教學實務、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鑑賞、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華語文教學導論、地球從誕生到演化、教師專業素養、閱讀研究」,最後通過四門「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鑑賞、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華語文教學導論、地球從誕生到演化」。(其中特別推薦「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鑑賞」此課,不僅老師美麗、影片後製精細,還有外拍藝術作品)
 其他課程雖然沒有教育部補助,台師大仍會製作,且期許在4年教育部計畫結束後仍能自行營運下去。(特別是教師專業素養課程有張國恩校長本人親自投入,自然要製作)
 每堂課程除了教育部補充的十萬元,校內也補助十萬元。校方非常重視,投入許多資源進行內部及外部(姊妹校、華語文教學合作單位)的宣傳。
 台師大也和北京師大及華中師大形成聯盟。北京師大欲採用開放資源的edx平台改成「京師在線」,透過華中師大則可能打入大陸的西南聯盟。未來三校的課程會互相交流,讓彼此學生容易選到。
[清大 黃能富 推動經驗分享]
主要分成討論區經營和SPOC兩方面的經驗分享。
>討論區經營
 黃老師第一次開課吸引兩千多名學生。這次開課同時在北京與台灣的平台開課,大陸的學生有七千多名、台灣的學生則是四千多名。在兩個平台開課會感受到文化差異,特別是兩岸用語不同。
 有鑑於MOOC的短影片形式,事實上無法講到每個課程細節,因此要鼓勵學生多發言,才會知道他們不懂的地方在哪,把這些細節補充給他們。
 在此情況下,討論區的經營就很重要。黃老師請了六名台灣學生、兩名大陸學生擔任助教,希望所有的留言都不能隔夜回。黃老師本人也買了平板,隨時利用閒暇時間回應。
 由於學生背景不一,會問出各式各樣沒想過的問題,就算再簡單也要心平氣和的回覆。學生也可能會問出之後幾講才會講的東西,要先做簡單的答覆不能叫他自己去看。
 學生會主動幫老師講話、解圍,獲得解答後也會不吝於獻上滿滿的感謝,而且對於課程的滿意度非常高。這些舉動都讓黃老師感受到滿滿的感動,也更加堅定的相信討論區經營的重要性,以及有動力繼續經營。
>SPOC分享
 完成率一直是MOOC的大問題,黃老師的第一次開課2000人中有400人通過考試取得證書,將近20%完成率。如果以SPOC或翻轉教室的方式進行,將能大幅提升完成率。
 黃老師和台東大學合作,讓該校的三學分「電腦網路」課程先使用黃老師八周的線上課程「計算機網路概論」,一周進行實體教室內的期中考後,再接續上八周的實體課程。同一時間,清華大學通訊所的「計算機網路」課程也採用相同模式。
 台東大學在上完MOOC後有85%(85/100)通過實體課程的考試、清大則有90%(70/78)的人通過考試。由此數字可以發現,由於學生有拿學分的壓力以及實體教室內的師生支持,使MOOC的完成率大幅提升,不僅近似實體課程,甚至比實體課程完成率更高。另外,台東大學與清大學生考試時使用的是同一份題目,由此可見台東大學的學生其實能力或智力都不亞於清大學生,只是需要花更多時間自行消化課程內容。這樣也可以讓學生重新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頂尖大學程度的課程。
[捷鎏科技執行長 林宗賢 ]
執行長稍微介紹了一下ShareCourse平台的進入方式後,分享了一些使用者資料
 18-24歲佔28%、超過25歲佔72%>>>代表MOOC主要修課人口來自非學生族群
 男生佔46%、女生佔54%
 主要以Chrome觀看、使用手機觀看的也有8%>>>未來有行動市場
[千華數位文化 王銘瑜副總經理 談商業模式]
 教育部入選的磨課師課程種類多元、補助學校遍布全台(北部>南部>中部)且公立私立都有(私立略高於公立)。
 建議學校可以花經費由專業機構製作影片,影片本身精美可以減少之後的宣傳成本、也可以讓老師的教學魅力更能發揮。
 目前已經協助製作的有蔡欣欣老師的戲曲大觀園、黃揚名老師的銀髮族課程等課,曾獲得2014年MOOCs課程製作服務金質獎。
 未來可以進一步思考學分認證服務,從中發展營利模式,像是在實體考場考試、提供實際實習場地,這些措施也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
 鴻海旗下的國碁正打算投入數位學習,之後將推出”想享雲”(Thinker’s Live),與千華數位合作的單位就可以有機會在此平台曝光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