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Online Learning: Why Libraries Could Be the Key to MOOCs’ Success

MOOC的完成率一直不高,Learning Circles是因應此問題的一種解套。

Learning Circles讓線上課程的學生可以實際上碰面,並發展團隊相互支持。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就和P2U合作,希望藉此讓線上教育讓更多人力利用。

圖書館是Learning Circles的絕佳場合,已經有在地社群存在,也有碰面的空間,許多都有電腦設備,而且圖書館員知道如何協助人們找到答案。

圖書館員未必是學科主題專家,但是他們能促進討論及讓學習者更了解研究用的工具(參考文獻或資料庫)。圖書館員說這其實很像是舉辦讀書會,只是在讀書會中,圖書館員會有更多相關知識,館員在Learning Circles則往往和學習者一起學習。

2016/04/12

Half of MOOC Us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et Certificates

0412
華盛頓大學資訊學院的科技與社會改變小組,針對哥倫比亞、菲律賓與南美18-35歲的1400MOOC使用者及2250名未使用過MOOC的人,進行一份調查。
受調查者中,將近一半MOOC修課者曾獲得至少一門的MOOC證書,而且在職者的證書取得率甚至更高,高達七成。這比起歐美的5-10%完成率高出許多。
這些發展中國家的MOOC使用者指出,他們缺乏大學教育,可以利用這些課程來加強自己的職場技能。2015年一個研究曾指出,發展中國家的MOOC使用者中不到一半有大學學歷,且僅大約1/4MOOC學習者有完成高中學歷,相較之下,美國使用者則有71%有大學學歷。
這次的受調查對象指出,他們選修MOOC的三大主要因素為:

2016/04/08

Rick Levin, CEO, Coursera

Rick Levin是耶魯大學任期最久的校長,2014年開始擔任Coursera執行長,本文是他的訪談。
Levin指出,Coursera的願景很吸引他,跟他在耶魯試圖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也就是希望讓大學的教學資源給世界上更多人看到,藉此改變更多人的生活。像是遭遇中年事業危機的人因為這些課程而改變了生命、沒有機會進入頂尖學校的人因為學了這些課程而開始有信心。
他之前早在2000年於耶魯大學時,就有提供線上課程給校友,不過那個市場太小,當時的科技也不夠先進,直到2007年開始在線上提供整學期的課程錄影、課程大綱等,才算是成功。不過和Coursera的專錄影片相比仍不足夠。

2016/04/01

MIT releases Online Education Policy Initiative report

4/1出爐一份MIT的線上教育政策報告 Online Education: A Catalyst fo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提出四大建議,強調「跨領域合作、結合線上與傳統學習、專精數位學習設計的在職人士、高層級的機構組織改變」。

跨領域合作指的是社會科學家、教育專家、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等,傳統上他們未必有密切合作,然而他們的互動有利於課程發展及了解課程成效。這些領域其實都有很快速的進展,可以提升學習的效率及效益,然而真正的創新還未發生,像是如何吸引新學習者及提升更深的理解。教育領域外的人可以用更廣的事業來看教育或學習的問題,教育領域內外的邊界其實也正在消失中。

許多人都好奇線上學習要如何配合人際間的實體學習,這份報告建議將獻上能力當成是種輔佐、支持,而非取代師生間的人際互動。線上學習可以跨越時空進行、增加停留時間、蒐集學習資料、善用媒體,豐富學習體驗,並追求更個人化的教學。

在此情形下,將會出現新的專家類型,他們稱為學習工程師(learning engineer),這些人擁有學科領域、學習科學、教育科技的知識,且能融合多種領域知識設計良好學習經驗。唯有這樣的專家才能讓進展、變革更順利進行。

最後,報告建議應該要有高層次的組織改變,像是改變代理人、模範,並形成評估改革的思考社群。

http://news.mit.edu/2016/mit-releases-online-education-policy-initiative-report-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