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HarvardX : MOOC研究經驗

MOOC 1.0的研究對於「免費線上課程的市場」有豐富的辯論,MOOC 2.0則開始進行關於「針對大規模學生教學的最佳實務是什麼?」之辯論。
HarvardX對於要怎麼利用MOOC的資料來指引出教學越來越感興趣,他們希望從每個MOOC的研究學習,了解如何提升校內與線上的教學。要完成這件事需要教職員、專業學習研究人員、教學設計師的合作,對於缺乏教育研究經驗的課程團隊和教授而言,會感到非常困惑,連從哪裡開始都不知道。本文作者一開始也是如此,在文中他分享了他一路上的經驗。

1.學會問「大」問題
這類的問題像是 : MOOC的學生實際上學到什麼? 哪些因素會導致課程吸引人投入? 那些評鑑方式有利於學習? 教學內容的形式(如文字與影音)會如何影響學習? 使用者經驗和影片製作價值會如何影響學生的中輟率及學習? 哪種學生互動會有利於學習? 教學可以以有利於學習的方式進行個人化嗎?
2.別重蹈覆轍!
以往有豐富的關於教學法及線上學習的研究,透過閱讀這些實證研究的摘要可以學到很多,特別是接觸跟自己學科有關的教育研究,便更可以知道如何提升課程實務設計。
3.和教職員、教育研究者、其他課程開發者談談
如果有這些人的建議,將會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像是教職員就可以提供學科和學生行為的建議。
4.決定是否此研究在技術上可行
MOOCs推動者強調科技帶來的好處,但MOOCs還是受限於科技,像是現在的平台沒有提供「個人化學習」的工具,就難以做這方面的研究。
5.找出研究缺點
別找各種可以讓計劃運作的理由說服你自己,找出不可行的地方。
6.丟掉或是修正多數想法
並非所有想法都很好,除非可以完全說服自己與他人,不然都對於這些想法抱持著質疑。
除了這些,還有倫理考量、機構評論、資料管理和分析等問題,之後有機會作者會再與大家分享。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 Marshall Thomas “MOOC Research Learning Curves”
摘要 /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