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5

MOOC製作分享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在2012年發布了第一堂MOOC,現在在Coursera有21堂課、在edX有6堂。他們的製作成本大約是八萬到十萬瑞士法郎,他們同時關注教學方式、內容品質及吸引廣大觀眾的潛力。EPFL一方面透過知名教授的課程提升世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用來取代校內的導論課程,還有一部分的課程則主要是為了進行科普,讓大眾能分享科學知識。本文乃開課者之一Jérôme Chenal的經驗分享。
EPFL是「卓越工程科學法語社群網絡(Network of Excellence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of the French-speaking Community)」14所大學的其中一員,對於發展法語MOOC以便和非洲大學合作很有興趣,Jérôme Chenal的這堂課也會和這些大學進行合作,因此一開始他就確定學生至少有42%來自世界各地。

他的MOOC長達12周,每周有兩小時10-12分鐘組成的5-10個影片。作業是很有挑戰性,需要花很多時間的,有些是自動評分有些是同儕評分。至於討論區,他通常不會介入,任由學生自行討論,但他會利用社會軟體來和學生交流。
這些課程內容都非常緊湊,因為不是在實體環境中直接與學生互動,錄影時會特別字斟句酌,使用教學素材也會特別謹慎。錄影前要花很多時間準備講稿及適應鏡頭,之後也要花一周時間剪輯、兩周時間檢查,再花一周放上網路,以及再一周用來上字幕。學生不一定會每周都看,但是很常問問題、尋求協助,顯示出對於課程的興趣。
他認為自己從製作過程中學到很多。透過製作MOOC讓他接觸到廣泛的觀眾,也讓他變成科學社群中的知名人物。目前他考慮之後要錄製一些英文課程。
出處 / Bakhtina & Beatrice Ferrari – “Going digital – insights into the production of a MOOC”
摘要 /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