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管理與資訊管理系Christian Terwiesch與沃頓創新小組副院長Karl Ulrich皆在華頓商學院任職多年。由於他們很喜歡在沃頓商學院工作,因此在面對MOOC的衝擊時,很希望能為商學院找到一個長久發展之道。他們在訪談中分享的想法主要來自”Will Video Kill the Classroom Star? The Threat and Opportunity of MOOCs for Full-time MBA Programs”這篇研究,有興趣者可進一步閱讀瞭解。
商學院的現存問題
根據Terwiesch與Ulrich的訪談內容,商學院的現存問題主要分成三個面向:
1.所費不貲、成本過高
比起專注於教學研究的科系,商學院和其他職業性質的科系會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畢竟它們的成立目的是為了增進職場技能,無法光靠研究存活。商學院老師雖然同時投入心力於教學與研究,卻只有教學可以帶來利潤,研究資金則往往需要由學生來負擔。
2.無法回應職場技能培養的需求
目前,商學院學生于求學期間無法知道什麼時候會應用所學內容,而且也不太可能光靠這些課程就能應付未來數十年職場生涯的技能需要。這讓人好奇是否有其他教學方式,可以在學生有需要時提供知識,就像是iTunes及Netflix,讓人在有需要時按一下就能取用。
3.傳統教學方式不符合未來的科技使用情況
他們觀察到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習慣看影片。雖然影片這個媒介已經出現很久了,現在卻有不同意義。因為現在使用者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觀看影片,MOOC將影片分割成短影片則營造出類似半同步的體驗。這不像以前需要去圖書館借影片再用專門播放機來播放,整個流程變得非常快捷。這種SuperTexr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MOOC對商學院的影響
MOOC的出現雖然並不是多跨時代的科技創舉,卻能解決上述商學院的三個問題。在此情況下,MOOC可能會推動商學院往三種方向發展:
1.使學校提升生產力
機構本身不受影響,然而學校可以教導的學生數量大幅提升。這也是Coursera的Andrew Ng大力宣揚的MOOC優點。
2.導致機構裁員
就像是電視電影出現後,街頭劇院內製造娛樂的人就會減少一樣。事實上,在MOOC還沒出現前,就已經有越來越多課程交給合聘或兼職的教職員。代表這科技只是加速此現象,是老師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3.造成商學院瓦解
學生會來申請MBA是因為其可以帶來職場上的幫助。除了想學習特定技能和知識,也有其他企圖,像是獲得工作機會、締結人脈以及獲得應徵時能鶴立雞群的認證,這些是目前商學院不會被MOOC擊倒的原因。然而如果未來有其他機構能提供這些功能,商學院的角色將大受影響。
究竟,未來商學院會發生哪一種狀況呢?其實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
Terwiesch指出,目前比較接近第一種,未來可能是第一種和第三種狀況的混合。而且他認為第三種情況其實是很有趣的—如果商學院的實體機構及人員不復存在,學生都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才上網學習,那麼就會變成由在職學生引導老師發展新的課程內容及研究,不論是課程或是研究內容都更能解答實務上的問題。
Ulrich則指出,第二種多少會發生,因為導致裁員的成本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機構可以為了第一種狀況而努力,像是儘量將機械性、記誦性的學科知識做成線上課程,並搭配良好的學習體驗服務,提升線上教育的口碑。他預估MBA的課程內容將會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變成線上自主學習,此時機構將會面臨要如何評估這些線上學生的學習成效之挑戰。現在商學院只根據學生是否修完課、拿到學分、完成學位來衡量學習成效,或許可以趁此機會開始思考有什麼更新更好的學習成效評估方式。
化危機為轉機
雖然MOOC帶給商學院衝擊,但也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首先,MOOC有利於提升機構聲譽,進而可以強化畢業學生的就業價值;其次,由於MOOC會接觸到大量學生,分攤之下其實成本不高,甚至比傳統透過研究創造機構價值的成本還低。
機構除了藉由MOOC展現社會責任和擴展教育資源外,也可以為學校帶來實質利潤。像是將MOOC發展成教科書來販賣,或是做為主管培訓教育(executive education)。以往主管培訓教育要每週花費7000~8000元美金,現在可以讓它變成每週500~1000元美金的課,即使不是高階主管也可以負擔的起。
Coursera開課經驗分享
除了分享他們的研究內容,兩位元老師也分享了他們各自在Coursera開課的感想。
Terwiesch教的是營運管理,線上課程比實體課程減少了將近一半的時間。這些減少的時間,有一部分是實體課程中進行的案例討論與活動,另外則是為了落後學生額外花的講解時間。MOOC讓學生自行掌握學習步伐,如此一來就能提升效率。Ulrich教的是產品設計,未來幾年他希望讓學生在家看影片,在教室內則善用學生聚在一起的時光,發展進階課程活動。
至於課程完成率低的問題,兩位老師都不太在意。他們知道MOOC的修課門檻低,而且每個學生有各自的目的,未必要完成課程才有收穫。他們認為完成率是一個傳統的衡量方式,與其看重完成率,不如著重學生的參與過程,像是影片觀看情形等等。
原文連結 http://knowledge.wharton.upenn.edu/article/moocs-mba-programs-opportunities-threats/,圖片來自課程及訪談影片截圖
編譯/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