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 Roberts修了十九門MOOC,想要觀察這些課是否運用課程設計、授課者的語言或其他方式來促成有生產力的線上社群。
結果令他感到驚訝,在課程前半段,只有三門課成功的促進線上社群,有三門課有做出嘗試,剩下來自不同平台的13門課則都沒有做出明顯的嘗試。
三門成功的課曾多次提到討論區及同儕學習的重要性,其中有一門課除了平台內的討論區,還使用其他社群網站進行更豐富的互動。這三門課使用的語言都是既具指導性又引人投入的,像是使用「我們」開頭的語句及提醒討論區參與者注意到其他人相關的討論內容,而且他們還在課程裡設置一個區塊專門說明討論區的禮儀規則,並持續的邀請課程學生參與。
在觀察了這十九門課後,Rachel Roberts想提醒MOOC授課者要思考五個問題:
1.替學習者定義的目標是什麼?
老師要考量到透過討論區也可以達成學習目標,有時影響不大,但也可能帶來比老師更好的成效。
2.可以設計哪些能促進線上討論的課程任務?
要求學生持續參與課程物件的相關對話有利於促進線上社群的發展,然而若只是單純讓學生寫下答案,並不會帶來有意義的討論。
3.如何讓線上討論區更容易使用,以便讓獨特主題的特殊討論得以進行?
舉例來說,GSE 1.1x 在第一次開課時,並沒有替討論串分類,教學團隊會標記出與課程素材有關的討論串,第二次開課時則將討論區分成不同類別,以便引導討論社群融合。老師應注意哪種討論區的結構化方式最適合MOOC。
4.你或合作伙伴會積極鼓勵及主持討論區裡的對話嗎?
每門課的支援人數並不相同,提供的支援程度也不同,應該要思考經營線上討論的策略。
5.你所見或期望線上討論區帶來的價值為何?
老師雖然知道這些的價值,但學生未必了解,要盡早告知學生,而且持續性的反覆提點。
來源/ Inside Higher Ed-Rachel Roberts-“To Discuss or Not Discuss”
摘要/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