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MOOC會帶來教育革命,本文提出五個有關MOOC帶來改變與否的問題,根據現況提出答覆,未來還值得就這些問題繼續觀察。
五個問題為「MOOC會改變學生獲得學分的方式嗎? MOOC會影響教職員對於線上學習的看法嗎? MOOC在線上課程以外可以產生影響嗎? MOOC有利於線上學習的品質提升嗎?MOOC會改變高等教育的教學嗎?」。
問題一、MOOC會改變學生獲得學分的方式嗎?
目前有提供MOOC學分的學校有以下三間,這些課程的完成學生要經過身分確認過程,接著在課程最終接受特殊監考的線上考試,最終在學生的機構同意下獲得學分。
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Pre-Calculus、Algebra
2.Duke University: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and Evolution、Bioelectricity: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ingle Variable
2.Duke University: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and Evolution、Bioelectricity: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ingle Variable
另外,加州的人民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he People)提供使用MOOC的學生商業和資工大學學位認證,學生只需要支付少許行政及考試費用,無須支付學費。該校有經過美國遠距訓練及教育會議(Distanc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Council)的認證。
喬治亞理工同樣使用MOOC提供資工碩士學位,學生將支付約七千元美金,以往校內課程需要花45000美金才能取得。
馬來西亞政府認為MOOC是增加教育近用、降低成本和經營品質之道,因此有將近15%的高等教育機構學士教育可由MOOC取得,2020年時還會提升至30%。
加拿大的McGill University也有挑選一些課程以MOOC進行。
有些授予學分的計畫並不成功,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前導計畫的MOOC通過率太低,因此並沒有同意執行。
問題二、MOOC會影響教職員對於線上學習的看法嗎?
MOOC在某些面向增廣了教職員對於線上課程的想法。
1.MOOC使用適合網路情境的5-10分鐘短影片,這和傳統學習以文字為主很不同,但是也會花更多時間及製作成本。簡短、精確的內容呈現搭配舉例或應用將帶來有效的學習。
2.MOOC鼓勵使用開放教育資源,使教職員開始注意到開放教育資源對於教學的潛力。
3.MOOC善用同儕討論,讓許多好奇線上課程要如何鼓勵及支持參與的人感到驚豔。有些是由教職員成立小組,有些則是由學生自由進行互動,因為他們體認到交流的好處。
4.MOOC區隔了教學內容提供者及支援提供者,有時候甚至教學內容準備者是另外一人。這種角色分離對於支持大量註冊學生而言是必要之舉,會提升教學品質。
5.MOOC開啟關於同儕評鑑的討論。許多MOOC使用同儕評鑑,也因此評鑑的效度、評鑑者回饋的品質就備受重視。賓州大學一位教授曾提出,可以讓每位學生先評鑑一份已經知道品質的作業,比較學生及老師對於這份作業的評鑑,就可以知道學生的評鑑拿捏方式。
問題三、MOOC在線上課程以外可以產生影響嗎?
MOOC會推動混合式學習(同時有線上與實體教學),在許多學科變得更常見。同時,MOOC也鼓勵更多人在線上、混合、實體教育環境中使用各種媒體的開放教育資源。加拿大 Athabasca University大學的Rory McGreal發展了開放教育資源教科書、測驗及圖像的套裝教材,讓師生有更多選擇。
問題四、MOOC有利於線上學習的品質提升嗎?
這要視情況而定。
很關鍵的環節在於,MOOC是否由一個結合內容專家、圖像設計師、教學設計師、製作管理人、知識管理專家組成的團隊創造,像是University of Alberta就有這樣的團隊以利確保品質,就會跟其他MOOC有很顯著的差別。隨著越多人註冊及提供MOOC,課程設計者就越會學到要怎麼融合品質保障、設計、發展、採用,品質也就會逐漸提升。然而,目前還是有很多MOOC的品質不佳、品管不足。
問題五、MOOC會改變高等教育的教學嗎?
MOOC是教育鬆綁之重要進展。鬆綁的包含機構的學分體認、教學者的來源,除了MOOC,先前學習評估與認證(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學分轉移、徽章、能力導向學習及開放教育資源也都會促成教育鬆綁。
這樣的鬆綁對於發展中世界很有幫助,目前UNESCO、NGO、IGO都在致力於提升教育的可近性、成功與品質,鬆綁有利於實現此目標。
中國和印度都使用MOOC來轉變高等教育教學。北京清華大學有一個專門經營MOOC平台的30人團隊以及另一個專門針對課程內容的團隊,上海復旦、交通大學也都開設很多課程,不僅和美國Coursera合作,也和英國Futurelearn合作。同時也推出好大學在線的課程平台。
印度則是既存MOOC平台最主要的參與者,edX有15%學習者來自印度、Coursera有19%學習者來自印度。孟買的印度科技機構有和edX合作提供課程,有些學生很期待能以此取得學分。
未來還需要持續關注MOOC及他們對於教育的影響,影響範圍可能包含:課程設計和傳遞、學生支援、涉入及互動、評鑑和認證、開放教育資源的使用、融入混合式學習及教室內的科技使用。
來源/ Impact Lab-“Ca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nge the way we teach?”
摘要/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