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SPOC是什麼

來源 /  The Conversation "Explainer: what is a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前兩個字small、private恰好是MOOC前兩個字massive、open的對立面,但是兩個都是線上課程。SPOC常被看成是MOOC的孩子或解藥,但是這種型態的線上課程實際上在澳洲就已經出現了幾十年,現在突然又吸引了這麼多人的興趣,是否帶來了什麼新東西?

SPOC是由真人利用電腦教課和評鑑的線上課程,不像MOOC提供給無線數量的學生,SPOC利用競爭的申請過程或收取費用來限定人數。在此情況下,SPOC的學生可以和老師對談、獲得高品質的答覆、參與由真人支持的活動,而他們的証書也會更有價值。若說MOOC像是運動器材,SPOC就是私人運動教練。

然而,MOOC讓SPOC有別於其他線上學習,當SPOC在MOOC平台上供應時,也會採取目前的MOOC製作方式,也就改變了SPOC的製作方式,且許多SPOC也會開放大眾註冊,不像傳統線上學習必須一次修完所有課程。

原文出處  http://theconversation.com/explainer-what-is-a-small-private-online-course-34542
摘要/ 柯俊如

2014/11/27

澳洲內閣以MOOC訓練公務員

來源 / iTnews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to set up its own MOOC"
2013年起,澳洲Abbott政府就設定年度計畫,要透過減少繁文縟節省下一億美元。內閣已經制定了「規章負擔測量(regulation burden measurement)」架構,用來計算這些繁文縟節的紅利。

現在,他們打算透過MOOC,提升公務員對於「如何計算新規章帶來的財經影響」之理解。他們說,目標是要讓公務員有更佳的分析能力,讓決策者能有更好的決策資訊。課程內容會包含成本預測方法、成本效益分析、規章經濟學,還有一些選擇性的課程模組。

澳洲政府目前正在找人設計課程,預計在明年中推出,希望會運作三到五年。這門課同樣是所有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免費註冊,但是有一部分內容將只有澳洲公務員能看到。

原文 : http://www.itnews.com.au/News/398290,prime-minister8217s-department-to-set-up-its-own-mooc.aspx

摘要 / 柯俊如

2014/11/26

Coursera : 帶著大數據來教學

來源 / Coursera blog  – Joshua Horowitz – “Bringing Data To Teaching”
當一個老師選擇在Coursera上開課時,他們將直接的影響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學生,這種廣泛而直接的影響力,一直以來都是Coursera吸引老師們開設課程的原因。然而,我們並不引此滿足,在我們想像中,即時的、大量的學生回饋可以幫助老師看到一些意想之外的學習行為,並且幫助老師們改善並探索更多MOOC的可能性。
Coursera中的University Product團隊為了我們的合作夥伴們發展了一套全新的工具,這套工具將統合豐富而複雜的原始學生活動的即時數據,透過設計與分析,轉換成易讀的圖形化圖表,這些圖表可以幫助老師了解他的學生,並隨時對課程作出調整。

MOOC改變奈米比亞的失智症患者處境

在納米比亞,罹患失智症的人通常被他們家人和社區認為是個負擔,因為照護者往往因為缺乏資源和知識而感到很困擾,他們通常認為這是老化或甚至認為是巫術造成的,他們會把這些人與社區隔離、限制其行動。
2013年,Berrie Holzhausen使用iPhone上了「了解失智症」這門MOOC,他從課程中獲得足夠的知識和自信,甚至想進一步將這些傳達給其他人,一起改善失智症的照護品質。

2014/11/25

新型態認證在職場的價值

來源 /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Digital ‘Badges’ and ‘Nanodegrees’ Protect Job Seekers From a First-Round Knockout?"

雇主平均會花六分鐘的時間看一份履歷表,他們會看應徵者的名字、工作經歷和學歷,迅速做出要不要這個人的判斷。在此過程中,有多少應徵者透過教育學到的東西(而非他們去了哪間學校)真的會被看重呢?

雇主自己也會抱怨,大學學位並不能用來預測畢業生是否會是個好員工,因此需要一個替代的認證機制,透過徽章或是nanodegree更清楚呈現出申請人具備的技能。

2014/11/24

淺談MOOC與學習資料分析的Visual

來源 / ACM elearn mag "From MOOCs to Learning Analytics: Scratching the surface of the 'visual'"

目前教育科技兩大主要趨勢似乎是MOOC和學習資料分析(learning analysis),MOOC和學習資料分析都試圖解決教育的長期問題,欲顯露關於學習過程嶄新的認識,重視的是科技帶來的結果而非科技本身。而且兩者似乎很互補,當MOOC留下更多與學生行為和活動有關的資料,也就帶來預測及個人化的準確度。

本文欲著重在人們在MOOC和學習資料分析中所看到(see)的 “MOOC影片”和 “資料視覺化”,並討論我們沒看到的是什麼。

第四屆edX國際論壇的參與者分享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6 Big Takeaways From the EdX Global Forum"
11/19-21是第四屆edX國際論壇,這裡是與會者的一些分享!

1.在論壇中,針對高等教育的未來做了許多討論。雖然MOOC並不是被設計來改良大講堂式基礎課程的,但它的確做到了這件事--開始有許多基於MOOC設計的翻轉課程出現。MOOC使學生取得學術內容的成本下降,也就促使大學不能只是作為傳遞內容的角色,需要透過個人化學習、扮演學生的教練和心靈導師等強化與學生的關係。因此,出乎意料的是,MOOC反而讓老師的地位上升。

多元互動的賓州大學「當代美國詩學」MOOC

xMOOC被視為只是一個用來傳遞訊息的平台,與教學內容及教學原理無關,cMOOC則消除了科技與教學內容的界線,教學內容和平台會相互影響,這是一個協作的環境。本文在初步介紹xMOOC和cMOOC後(詳情直接見原文),便開始分享他們結合cMOOC及xMOOC設計出來的教學經驗。
賓州大學的「當代美國詩學 Modern American Poetry」於2012年秋季成為Coursera的第一門人文課程。這堂課不可避免的採用xMOOC的架構,包含十周的課程主題和影片素材連結、使用線上討論區、需要完成測驗及互評彼此的寫作作業。
不過,他們透過三種方式來改變xMOOC的教學:善用集體知識的優勢、基於空間形成社群、維持師生間的互動存在。

2014/11/20

開放教育資源面臨的問題

來源/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Open Education’s Publicity Problem"

開教教育會議(Open Education Conference)已經辦了11年,但是開放教育資源現在面臨了一些問題。

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是老師和學生可以免費使用的公眾領域學習素材,可以用來取代教科書。根據Babson調查小組,熟悉OER的老師們多數認為OER的品質接近於傳統教科書,並不像書商說的OER缺乏品質。

不過,這個調查也指出66%的老師不知道有OER存在,或是不知道要怎麼尋找OER。相較之下,傳統教科書書商擁有龐大的老師及教學科目資料庫,他們會寄給老師所需要的教科書,老師們看了目次或是封面覺得很不錯就會採用。OER實在很難和傳統教科書出版商競爭。

David Wiley因此和它的同事在兩年前成立了Lumen Learning(http://lumenlearning.com/)這家公司,他們會將OER變成免費教科書的樣子,協助大學採用這些教材,每個學生只收費5元美金。目前他們有60幾間合作單位,他們希望讓教授們知道免費線上資源和要付費的教科書有相同成效。

原文: http://chronicle.com/blogs/wiredcampus/open-educations-publicity-problem/55191?cid=at
摘要 / 柯俊如

下個世紀的線上學習方式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Next Generation Online Learning"

開放教育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同步或非同步的、自主或按表操課的、以影片或活動為主的、收費或免費的、模組化或個別的、以老師或學習者為中心的、小規模或大規模的。

目前Coursera、edX、Udacity這類MOOC就是以影片取代實體授課,雖然沒有什麼新的教學方法,卻能帶來翻轉教室的機會,也讓老師能在此進行實驗和創新。

到底是複製實體課程經驗還是有潛力轉變實體教室經驗,關鍵並非科技而是取決於四種展望: 聚焦於學習者、強調互動性、規模化能力、在維持品質的同時要求降低成本。當老師把他們當成設計者、教練、學習發展團體的一員,而不只是個教書匠,改變就會發生。

以下是幾種可以達成下個世代目標的教學方法:

歐巴馬 : 美國Connect ED計畫讓高中師生免費取得MOOC證書

來源 / The White House、edX、Coursera
歐巴馬在11/19的演講環繞著知識與教育在21世紀中的重要性,其中就提到了MOOC。
在重視知識經濟的21世紀,除了教育要從小做起,還要鼓勵年輕人(尤其是目前的弱勢如少數族群及女性)學習數學、科技、工程、科學這些未來重要的領域知識,並透過重新設計高中教育,讓學習內容能直接和工作有關、讓學生能基於興趣和各自的學習風格參與。至於老師,則應該要知道如何進行個人化教學引導以及專題導向學習,延伸而來的需要就是,必須提供老師豐富的支援、讓他們受到良好的專業訓練。

2014/11/19

設計OER課程的5R

來源 :  eCampus News "The 5 Rs of designing an OER course"

開放式課程專家Lumen Learning將發布「5R開放課程設計架構」,提供一些使用開放教育資源OER發展課程的指引和實務建議。

5R指的是「為了教育目的,保留(Retain)、重新使用(Reuse)、修改(Revise)、混搭(Remix)、再次傳播(Redistribute)內容資訊的能力。」

Lumen Learning計劃要在此架構之下,提供訓練、專業發展、認證,以及「使用OER的課程」之課程評論,協助個人或組織建立善用OER設計課程的能力。

長期鼓吹開放教育且擔任Lumen Learning學術長的David Wiley指出,在美國的教室內使用OER已成為主流,但是教育者在如何用OER設計有效學習經驗上,需要學的還很多。

5R架構將會成為一致品質及最佳實務的品質保證,教育者及機構會因此知道怎麼善加利用OER,發揮其潛能強化學生學習經驗,而不只是單純為了減少購買商業教科書的成本而使用OER。


原文 : http://www.ecampusnews.com/top-news/oer-course-design-475/
摘要/ 柯俊如

George Siemens : 學生需要掌控自己的學習

來源 / OEB(Online Educa Berlin) News Portal "George Siemens: ‘Students need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本文是對MOOC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George Siemens所進行的訪談,內容包含他對於數位學習的預測、認為MOOC的發展潛力,以及他開設DALMOOC的心得。

2014/11/10

MOOC模式帶來四大改變教育典範的趨勢

來源 / Educase "Beyond the MOOC Model: Changing Educational Paradigms"

若說2013年是MOOC大爆發的一年(the Year of the MOOC Backlash),2014年會是MOOC投降的時候( the Year of Capitulation)嗎? Udacity的Sebastian Thrun曾說MOOCs是「糟糕的商品」,許多反MOOC的部落客發表了不少「我早就告訴你會這樣了」的言論,到處充滿了「MOOC已經過了他的鋒頭,現在處於後MOOC時期」諸如此類的言論,Forbes也稱MOOC為「昨日的過時新聞」。(註 : 有趣的是,MOOC現在才剛開始在亞洲走紅,而且幾乎沒有反對或質疑的聲浪)

然而,MOOCs這個實驗還沒結束,事實上它才剛開始。它帶來了四個突破傳統的趨勢: 由MOOC取得學位、能力導向教育、學習的形式化、規章制度改革。

為了伊波拉病毒開設的MOOC

來源 / The Franchise Herald "Over 10,000 Take MOOC Course On Ebola Prevention"

ALISON (Advance Lear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Online)開設了一堂有關伊波拉的MOOC "Understanding the Ebola virus and how to avoid getting it",總共有400萬名參與者,超過25萬人來自西非,其中10萬人住在奈及利亞、5萬人住在迦納,都是最近染病的地方。

這堂課先介紹了伊波拉的歷史,說明這個病毒是怎麼傳遞和治療的,以及要注意它會有那些症狀,其中還有一節會介紹要怎麼預防。整堂課大概要花1-2小時完成,參與者必須要通過80%以上的課程要求才算通過。

2014/11/07

MOOC風潮只是僥倖?

來源/ The New Yorker "Will MOOCs be Flukes?"

1969年7月在Geoffrey Crowther的努力下,在英國成立了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透過信件和廣播來進行課程,其基礎任務就是「開放給各界人士(to be open to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讓人們在需要時就能有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他也用了自由女神像上的訊息改成「Open University wanted the tired, the poor, the huddled masses. To them, most of all, it opened its doors」。MOOC同樣延續了「高品質教育不應該是奢侈品」這樣的概念,在人們想獲得教育時,就能使用MOOCs。


不過,Udacity創辦人Thrun在創辦次年就提到他覺得雖然自己很紅,卻並沒有完成最初教育眾人的願望,MOOC反而變成一個很糟的產品。

2014/11/06

圖書館參與MOOC的方式

來源 / Campus Technology "Can Libraries Save the MOOC?"

MOOC看似與圖書館無必然關係,然而它的本質事實上也是資訊的流通,圖書館在提供資訊管理、機構支持、提供實體空間上,將會扮演重要腳色。

圖書館可以有以下幾種參與MOOC的方式

1.提供實體空間: 2014年八月,紐約公共圖書館就提供了像Courseraa的learning hub服務一樣,讓註冊 "The Camera Never Lies"這門課的學生每周花90分鐘來和同儕及引導者討論,畢竟許多人說MOOC的中輟率來自缺乏社群支持。

2.提供開發中國家認識MOOC的機會,因為在這些地方很常缺乏電腦網路,更不用說是對於線上課程的認知。

3.協助學校在課程製作過程中處理著作權問題,尋找可以使用的教材。

4.用來作為圖書館界專業發展或是持續教育的方式: 2013年秋天,聖荷西州立大學 Michael Stephens就教了第一門圖書館MOOC。

原文 : http://campustechnology.com/articles/2014/11/06/can-libraries-save-the-mooc.aspx
編譯/ 柯俊如


法國第一門MOOC開課者的經驗分享

來源 : LinkedIn "Democratising effects and impact of MOOCs on Higher Education"

法國第一個認證MOOC(Gestion de Projet [Project Management])的授課者Remi Bachelet在一場訪談中分享他的經驗。

他認為,法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速度比起網路慢上許多,MOOC會推動高等教育因應新時代做些改變,但是只作為補充而非取代。尤其在已開發國家中有許多實體好大學,提供的學習經驗絕對會比MOOC好,但是MOOC的確能讓開發中國家亟欲學習的人口獲得甘霖。MOOC另外會帶來的巨變就是在終身學習和在職訓練上,讓離開大學的人有繼續學習的機會。

2014/11/05

學生在MOOC的修課經驗及其認證潛能

來源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Accreditation of MOOCs”

大學推動MOOC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當前知識快速變化,學生需要跨領域的知識,並且能快速更新所知;另一個則是名校需要在課程上相互競爭維持名牌。

MOOC因為它的發展方式、容易被取得、低成本、高投入、標準的評鑑方法,可以帶來一些好處。這些課通常由名校提供,投入大力人力、科技、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選擇的課因此更多,在修進階課程之前就有機會可以彈性的補足知識缺口,而且學生付給開課大學的成本相對來說很低。

然而,MOOC也因為課程程度、持續期間(4-14周都有)、評鑑方式(多選題到個案研究分析)和學習方法的差異度大,加上學習的信度也很難斷定,要怎麼確保取得證書的人真正有學到東西是很困難的。畢竟這些課程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職場和終身學習,和傳統校內不同。在頒發MOOC證書時,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 課程的學術程度應如何衡量、學習過程要如何評估、混合MOOC課程後可以帶給哪種課程好處、學分可以怎麼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