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學生在MOOC的修課經驗及其認證潛能

來源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Accreditation of MOOCs”

大學推動MOOC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當前知識快速變化,學生需要跨領域的知識,並且能快速更新所知;另一個則是名校需要在課程上相互競爭維持名牌。

MOOC因為它的發展方式、容易被取得、低成本、高投入、標準的評鑑方法,可以帶來一些好處。這些課通常由名校提供,投入大力人力、科技、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選擇的課因此更多,在修進階課程之前就有機會可以彈性的補足知識缺口,而且學生付給開課大學的成本相對來說很低。

然而,MOOC也因為課程程度、持續期間(4-14周都有)、評鑑方式(多選題到個案研究分析)和學習方法的差異度大,加上學習的信度也很難斷定,要怎麼確保取得證書的人真正有學到東西是很困難的。畢竟這些課程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職場和終身學習,和傳統校內不同。在頒發MOOC證書時,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 課程的學術程度應如何衡量、學習過程要如何評估、混合MOOC課程後可以帶給哪種課程好處、學分可以怎麼頒發。



另外,MOOC也會讓一些老師感到威脅,發現自己開的課被他人取代,學生可能會因為有名校開的MOOC而對實體校內的同門課不感興趣。

目前,MOOC融入既有大學有幾種方式

1. 基礎課程(Background courses): 學生在修課之前要證明其先備知識足夠,就可以用通過某些MOOC來認定

2. 融合課程(Integrated courses): 老師會結合實體碰面和線上MOOC進行翻轉教室,讓學生先觀看MOOC獲得基礎知識,課堂上老師再針對更進階的議題帶活動。

3. 替代課程(Replacement course): 校方認定一些MOOC課程的程度足以取代既有實體課程而能取代之,但是學生必須要在實體教室內考期末考來獲得學分。

4. 豐富(Enrichment): 校方根據學生程度選擇一些MOOC補充給學生,完成課程、取得證書代表學生能夠掌握課程內容。

本研究邀請學生可以選一門MOOC抵免大學通識課程學分,600人中只有15人有意願,會先對他做一個訪談,讓校方了解學生的能力、澄清MOOC的學習方式和說明學生要怎樣從學校獲得學分,另外學生也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最後只有九名學生通過而開始上課,期中願意繼續留下來的則只剩七位。這些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主題如下: forensic science, astronomy,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law, economics, and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y.,除了最初的訪談,期中期末都會再訪談一次。

本研究問的問題包含:

1. 學生在選擇MOOC課程時有哪些考量
2. 學生對於課程的期待有多少在實際上能被滿足
3. 學生在學習時遭遇那些問題、如何克服
4. 學生認為MOOC帶來哪些好處

研究結果:

來申請的學生其實都有一定的程度,成績也不錯,而且到期中還留下來的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忠誠度及持久度,代表MOOC其實真正鎖定的是某一群體。

學生往往出於興趣和根據自己的背景選課,有時也會因為老師很有名而想選。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期望可以藉此練英文,其他人則期望可以和其他地方的人溝通,有些人認為這個可以作為職場加分機會。

學生預期他們會花在MOOC的時間都比最終真正花的時間少,這樣的負擔讓他們很掙扎是否要修完,若沒做好心理準備來修很可能就會中輟。

七門課中有六門成功引起學生興趣,也很滿意老師的教學,其中三位學生還因此去選了其他MOOC。最終學生都很有成就感,也覺得自己有能力自我約束。

原文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2014/I  David Pundak, Nissim Sabag, Elena Trotskovsky
http://www.eurodl.org/?p=current&article=653#ref12
摘要 /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