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下個世紀的線上學習方式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Next Generation Online Learning"

開放教育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同步或非同步的、自主或按表操課的、以影片或活動為主的、收費或免費的、模組化或個別的、以老師或學習者為中心的、小規模或大規模的。

目前Coursera、edX、Udacity這類MOOC就是以影片取代實體授課,雖然沒有什麼新的教學方法,卻能帶來翻轉教室的機會,也讓老師能在此進行實驗和創新。

到底是複製實體課程經驗還是有潛力轉變實體教室經驗,關鍵並非科技而是取決於四種展望: 聚焦於學習者、強調互動性、規模化能力、在維持品質的同時要求降低成本。當老師把他們當成設計者、教練、學習發展團體的一員,而不只是個教書匠,改變就會發生。

以下是幾種可以達成下個世代目標的教學方法:

1.Instructional Courseware
學生獨自與有問題、測驗、學習活動的教學軟體互動,這些軟體很大程度的取代老師,根據對於學生理解力的持續測驗獲得即時資料,展現適合個別學生能力的內容與活動,並據此提供學習經驗的持續診斷、回饋及教導。

2. Social by Design
為了解決遠距教育的孤立感特別強調虛擬互動和參與式學習,互動形式包含hangout、webinar、同步或非同步的合作計畫等。其中一種創新方法是讓學生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答,小組要透過腦力激盪、合作研究和對話解答。

3. Discovery Learning
課程大綱會呈現一系列要承擔的任務、要完成的活動、要掌握的能力,並伴隨著數種掌握度測驗。老師就像是教學設計師、教練,學生會獨立走過這段學習歷程獲得某個領域的專業。

4. Education at the Scale of the World
MOOC雖然還有很多爭議,但是已經引起許多將學習科學融入課程設計的努力,也發展了自動評分、虛擬教師、群眾外包回饋和互動式模擬等因應大規模學習者的技術。目前許多MOOC都是一體適用的教學方法,老師只靠一種方式傳遞資訊給學生,許多都只是單方向的內容傳遞。但是現在有大量MOOCs強調互動,使用連結主義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另外,MOOC無疑加速了學習資料分析、即時回饋工具、強調能力掌握的創新認證方式這些發展。

5. Curriculum as a Plug-and-Play Endeavor
越來越多大學會把課程發展外包,或是善用OER,將他人準備好的PPT、試題及解答等用於自己的課堂中。雖然這一好像取代了老師原本的角色,但從另一個角度觀之,老師就能減輕授課負擔和重複花費的不必要時間心力,將精力用來設計更適合學生的活動。

6. Instructional Modules and Just-in-Time Learning
根據學習者的目標,可以將傳統課程切割成能以不同方式組合的學習單元。每個模組都有清楚定義的學習目標、期望和能達成目標期望的活動。模組可以是一門課、一個專業或一個學位的建構基石,也可以用來提供聚焦、即時的教學。
最後,作者提出一個最具革命性的線上學習形式,讓學生成為知識創造者、偕同研究者、問題解決者。教育並不只是單純訓練,而是要讓學生有機會進行特定領域的真實計畫、獲得專業身分認同。研究所的學生某種程度就在實現這個目標。

當我們將學生不再看成知識的消費者、資訊的聚集者、不成熟的模仿者、天真的實踐者,我們必然需要徹底重新思考教育經驗。包含讓學生共同設計課程,讓學生承擔起定義課程目標和評分方式的責任。老師要將教室看成是實踐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讓學生積極參與意義建構過程--學生要能建構、批評和應用知識。這也意味著會更強調專案學習活動、溝通技巧。

與其將學生當成消費者,更應該將其看成有能力的學習者,當他們有更多選擇時,可能就會帶來更持續的創新、更高的品質,就像是智慧型手機領域所發生的狀況一樣。

原文 / Steven Mintz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blogs/higher-ed-beta/next-generation-online-learning
摘要、編譯 /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