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OEB(Online Educa Berlin) News Portal "George Siemens: ‘Students need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本文是對MOOC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George Siemens所進行的訪談,內容包含他對於數位學習的預測、認為MOOC的發展潛力,以及他開設DALMOOC的心得。
1. 預測未來數位學習趨勢
(1)證書授予管道(credentialing pipeline): 學生可能出於成本低廉或是容易取得的動機,就算他們在一間學校取得學位或證書,卻在很多地方獲得多樣的課程及學習活動。這種證書取得管道將會是未來新型態認證方式。
(2)能力導向學習(competency-based learning): 現在美國很重視這個。學生並不會因為學位而取得能力,往往要透過工作習得,在生活中獲得的能力越來越受重視。
(3)資料與分析: 當學校試圖更進一步協助學生時,資料分析就會持續受到關注
2. MOOC最能提升學習者經驗、帶領MOOC到下一階段的重要因素
(1)互動: 學生需要有更好的機會從彼此身上學習,目前的MOOC過於強調老師的知識及根據老師知識而來的學生活動。設計一個基於同儕的模型讓學生互相教導、讓學生成為同儕評鑑者等等會是重要關鍵。
(2)善用資料: 目前的資料使用只是為了研究,因此通常是做為課程結束後的評鑑而非即時進行修正。
(3)認知到MOOC參與者的程度不一,需要提供適性化或個人化的學習取徑,以學習者的先備知識來決定或影響我們的教學內容。
3. 介紹一下如何在DALMOOC此課提升學習者的社會經驗?
這堂課同時提供xMOOC和cMOOC兩種道路讓學生選擇,學生可以選以老師授課為主的edX平台,或是參加需要與他人互動、根據所學創造新成品的cMOOC。學生可能會遇到全新觀念,因為完全不了解而不知道要怎麼有效創造或分享,此時可以從比較傳統的xMOOC獲得知識,有足夠信心後再來參加cMOOC,如此就會形成一個循環。
(這門課的內容在介紹learning analytics,進行方式則是cMOOC和xMOOC並行,請參考http://open-edu-note.blogspot.tw/2014/10/elearnspace-edX-learning-analytics.html)
4. 目前這門課回應如何?
許多學生習慣xMOOC的形式、不喜歡cMOOC。當George Siemens在2008年首次開設cMOOC時,也有學生表示不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可以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
基本上我們試圖推動的事情是: 啟發(enlightenment)--讓自己有能力為自己做出以前由其他人替你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你掌控了你自己和你的知識、你要為自己所學內容負責、你擁有展示你的學習成品之空間。
5. 關於學習資料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哪些是目前人們還未曾注意的?
目前其實還在引入其他領域的概念,但是未來想做的事情是根據這些資料發展出能適性化、個人化的學習經驗。
學習資料分析是師生都能使用的認知輔助工具。從學習者的互動網路進行自然語言分析,就能理解他們再和誰對話、他們對話的內容、他們學習後做了什麼,這是老師不透過資料難以做到的。
這些資料可以用來推薦課程,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成效及課程持久度。對於業界而言,也可以決定需要什麼能力技巧,也能知道機構中誰有這些技巧。同樣的,也可以知道要推出什麼新計畫或如何進入新市場。
原文: http://www.online-educa.com/OEB_Newsportal/george-siemens-moocs-elearning-online-educa-berlin/
編譯 /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