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1

關於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的五個迷思

本文作者整理出大家對於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open online course at scale)有的五個迷思,並一一提出反駁。這篇文章曾被edX轉貼到他們的部落格上,可以想想他們轉貼此文的理由。
迷思1.它想要取代既有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價值無法在網路上發揮,只能在人類環境中發生,意即需要教育者直接和學生互動並引導他們。如果學校決定要嘗試開放線上教育,那就要想想在學校教室內才能做的事有哪些,這其實是面臨資訊爆炸的大學本來就該做的事情。

迷思2.機構參加開放線上教育所費不貲
開放線上教育花費最大成本的不是機構,而是投入時間與精力的教學團隊,對機構來說,其實獲得的利益大於成本。教學團隊之所以這麼投入,是因為他們有內在動機,打從心底想要分享他的知識給具有好奇心的廣大學習者。當然,機構還是應該回饋教學團隊應有的收入,因為目前所有投入開放線上課程的人都非常辛勞。
迷思3.大規模開放線上教育不需要發展營利模式
我們必然需要獲得一些利潤以便支付其他面向的成本,真正的重點並非營利與否,而是我們的核心任務是什麼,是否有恰當的活動和利潤可以讓我們有效率有產能的滿足該核心目標。
參加edx會議時,你會聽到大家熱情的討論有關開放線上教育的一切,你將知道這些課程帶來了多少新的能力、教學素材與教學關係,這些都對於整體教學有所助益,營利模式可以讓這些教學效益得以更進一步發揮。
迷思4.由註冊率或完成率來衡量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的成功與否
請根據到底從中學到多少來衡量成功與否。像是:這次的經驗對於校園內的教學帶來什麼幫助、藉此和其他教學團隊人員締結了何種關係、校方怎麼看待使用學生資料於教學決策過程、如何從其他機構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如何將線上課程用於實體教室內、參與線上課程對於機構文化的影響。
不用擔心完成率和註冊率,不論這些數字呈現如何,你都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況且,最初的課程吸引那麼多人是因為:開課學科吸引人、新穎事務引人嘗鮮、學習者缺乏其他選項。現在這些條件不再,也就用不著希望這樣的數字再次出現,就算學習者沒有完成課程,卻可能也已經獲得所需知識。
迷思5.大規模開放線上教育消退了
事實上它還在持續。免費讓人可以放心實驗、嘗試平常少做的事情,因此產生更突破且多元的教學想法。
開放線上教育的未來並無人能掌握,但是參與其中的人相信它可以有所幫助。它只是教育的一環,該做的是理解數位大規模環境中所無法達成的事情,也就是對於可貴的師生關係提供更進一步的支持。
來源/ inside higher ED-Joshua Kim-“5 Myths About Open Online Courses at Scale”
摘要/ 柯俊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