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2014年MOOC的發展現況與趨勢

2014年在本文作者眼中是成熟的一年,MOOC提供者更加確定其營運模式為何,大學開始投資線上課程並提升校內及繼續教育的課程。參與MOOC的老師和學生持續增加,學習者可以選擇的平台和課程也越來越多。
2014年的MOOC發展現況
今年有超過400間大學提供MOOC,產生了2400多門可以免費在線上取得的課程。在吸引了大量學生的同時,也有大量的人投入製作團隊。三大平台都雇用了上百名人員,大學也都組成包含影片助理、教學助理、教學設計師的團隊。

2014/12/24

分享獨到的景物色彩調色盤

不論是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色彩的選擇與搭配一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它會影響整體的設計質感、形象,帶給使用者不同的感受。也因此,許多設計師會養成將影像拆解為調色盤的習慣,並訓練出以色彩組合傳達意象的直覺。

Jessica 是一個對色彩懷有熱情的設計師,他在美國創意研究學院取得工業設計藝術學位(BFA),曾在Ford Motor、Timberland、Reebok工作過。2009年起,他開始經營Design Seeds,並擔任社群媒體、廠牌、潮流、顏色和設計的顧問,2013年正式成為專業部落客。
早在就學階段,Jessica就常常從雜誌中獲得靈感,自己創造出顏色調色盤,他認為Design Seeds是現代版的色彩配色雜誌,用來啟發更多人的靈感,讓看到的人可以將這些顏色運用在自己正在進行的各種計劃上,像是設計作品、裝修房間、婚禮布置等。

對於2014年MOOC的想法

Apostolos從2010年就開始接觸cMOOC,他不只上課,也做了cMOOC的研究,從來沒想到後來會發展出xMOOC。他總結了2014年對於MOOC的想法。
今年他上了一些英語外的MOOC,包含西班牙語的MiriadaX、法語的France Universite Numerique MOOC(基於Open Edx改編,簡稱FUN)、德語的OpenCourseWorld。然而,不論哪種語言的平台都採用相同的形式(影片、文本、測驗),只有一些課因為影片製作效果或是主題分析比較吸引人。對於第二外語初學者而言,有些影片特效會讓人分心無法專心吸收授課內容,另外,在MiriadaX可以用英語表達,在FUN則必須要用法語溝通。
很特別的一點是,之前免費的認證MOOC會讓Apostolos想要修比較少的課、努力完成作業以獲得證書,但現在付費的認證課程則會讓他取消這樣的念頭。尤其在Coursera可以下載課程隨時在有空的時候觀看,他可以決定要何時學習。
另外,近年來越來越多非學術單位開始提供MOOC,這些單位有其專業、熱誠、長期的研究,然而他有時候會覺得這些機構難免和他們的書、軟體、服務有關,不像大學就是單純的公眾服務。
最後,近年來有許多開放近用的期刊(IRRODLJOLT)都有MOOC相關的研究,不過許多都只是個人意見,需要有更多實證研究。
原文 Apostolos K. -MOOC thoughts closing out 2014  http://idstuff.blogspot.tw/2014/12/mooc-thoughts-closing-out-2014.html

2014/12/23

2014世界十大熱門MOOC

資料來源 / Class central "Ten Most Popular Courses of 2014"

年底到了,來看看今年在class central上最受歡迎的十門MOOC是什麼吧!

先說一下從中觀察到的現象 :

1. Coursera是最夯的平台,Udacity和Open2Study其次。應該是因為Coursera合作的學校多、課程多,上榜的機會就高,至於Udacity的課程設計比較精緻,Open2Study則都一向只有四周課程,使這兩個平台勝過edX(堅持開設十幾周課程、理工科比較多、不像udacity有更多學習支援)。

2. 課程多數都是應用學科,商管和資工居多,而且都是入門課。或許是因為修課者很多都是在職進修,特別需要這類課程。

2014/12/20

MOOC的資料隱私

出處 / EdTech-D. Frank Smith "Murky Federal Privacy Law Puts MOOC Student Data in Questionable Territory"

MOOC平台蒐集了大量學生的活動紀錄,未來這些資訊會越來越有價值,然而它的安全度夠嗎?

家庭教育權利與隱私法案(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保障學生教育紀錄的隱私權,但在高等教育脈絡下的MOOC很少是FERPA保障的,因為FERPA應用的範圍是接受美國教育部資金的學校,MOOC的經費來源則很少與政府無關。

MOOC最大的提供者edX和Coursera不同意將法律用在他們的學生資料上,他們說他們會遵照FERPA的原則行事,但法規不適用於MOOC。

2014/12/19

連結式學習的設計原則

過去幾個世紀,教育者都試圖提供學習者客製化的教育。連結式學習可以善用數位時代的優勢使這個希望落實:連結學科內容與興趣、連結學習者與同儕和引導者、連結教育目標和較高層次的技巧。
連結是學習的設計原則有六點:Interest-Powered、Production Centered、Peer-Supported、Shared Purpose、Academically-Oriented、Openly-Networked。
首先,連結式學習認為在社會脈絡下發展的興趣和熱情是很重要的。興趣會激起增加知識及專業的動機,多起研究指出當主題內容和個人興趣有關時,學習者會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

2014/12/18

Daphne Koller : MOOC告訴我們的事

出處/ MIT Technology Review-Daphne Koller "What MOOCs Teach Us"

Coursera創辦人Koller來談MOOC!

三年前,他們在史丹佛發布了第一門MOOC,想要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大學的教學。而現在,Coursera已經有一億人註冊了!

曾有人預測MOOC會取代傳統高等教育,但Coursera從來不這麼想,現在也還沒發生。目前的學生中只有15%還在念大學,其餘85%主要來自想擴展視野以及想要增進職場能力的成人。因為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人們需要培養更多嶄新的技能。

面對這樣的人群,要怎麼建立適合他們的教育經驗呢?

2014/12/15

MOOC製作分享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在2012年發布了第一堂MOOC,現在在Coursera有21堂課、在edX有6堂。他們的製作成本大約是八萬到十萬瑞士法郎,他們同時關注教學方式、內容品質及吸引廣大觀眾的潛力。EPFL一方面透過知名教授的課程提升世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用來取代校內的導論課程,還有一部分的課程則主要是為了進行科普,讓大眾能分享科學知識。本文乃開課者之一Jérôme Chenal的經驗分享。
EPFL是「卓越工程科學法語社群網絡(Network of Excellence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of the French-speaking Community)」14所大學的其中一員,對於發展法語MOOC以便和非洲大學合作很有興趣,Jérôme Chenal的這堂課也會和這些大學進行合作,因此一開始他就確定學生至少有42%來自世界各地。

2014/12/10

MOOC性騷擾事件

出處/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Steve Kolowich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Age of MOOCs"

MIT的Walter Lewin老師被一個女性線上學習者控訴在MOOC進行性騷擾!

MIT的政策將性騷擾視為「不想要的肢體接觸、性索求、展示侮辱人的性圖像、性建議、性欲的冒犯性言論」,老師在MOOC會碰到上千名學生,而且完全是在網路上進行,性騷擾是怎麼發生的呢? 答案就是在可以互動的討論區。

不過,詳細內容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內部正在進行調查,而目前Walter Lewin先生並沒有任何回應。

2014/12/09

Hack Education 2014年MOOC回顧

Hack Education每年年底都會回顧當年的教育科技發展,從2012年開始,今年是第三年有MOOC這個主題了! 不過作者從一開始就不太相信MOOC有多神奇,今年的發展更加證實了他的觀點。
在這篇回顧文中,談到很多問題是國內都還沒開始注意的,像是: 議題敏感的討論區要怎麼管理言論?、學校將課程資料都交給第三方(像是edX,Coursea)好嗎?、學生的資料在這些平臺上夠安全嗎? 為什麼MOOC沒有帶來什麼新的科技?
另外,他也全面性的呈現2014年MOOC在西方的發展,除了平台各自推出的新服務,還有主要MOOC公司的人事流動。

2014/12/08

教學新趨勢 : 根據資料分析進行學習設計

這次要介紹另一個英國公開大學預測的十年內教學改革方向:「根據資料分析進行學習設計」,這將在2-5年內會發生,具有高度潛在影響力。
隨著學習在線上發生,就有更多機會蒐集學生活動的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用來指引新課程設計及學習經驗提升方式。透過這些資料也可以看出哪些學習活動會帶來好結果,以及辨識出學生在哪個階段遭遇挫折。.
這些使用者行為資料可以搭配學生的背景資訊(先前教育經驗、註冊那些課程、一年內獲得多少學分)進行分析,一些很容易取得、看似沒什麼價值的資料(登入多少次、觀看過那些素材)也可以和學習者目標與動機的調查搭配,使人更了解參與線上課程的模式。

2014/12/04

為何科技沒有改變教育?

來源 / Tony Bat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0 years on: why hasn’t education changed much?"

科技帶來了許多改變,從廣播、電視到現在的網路,取得教育的成本不斷下降,然而為什麼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且在班級規模越來越大、教學方法少有改變的情況下,現在的學生花在中學後教育的經費如同三十年前一樣呢?

事實上,雖然有越來越多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科書、開放的教育資源、開放的研究,然而需要支出的是對於學習者的協助--要透過對話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經驗。科技相較教學而言,其實只是小部分的支出。

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減少成本並提升品質

2014/12/03

HarvardX : MOOC研究經驗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 Marshall Thomas "MOOC Research Learning Curves"

MOOC 1.0的研究對於「免費線上課程的市場」有豐富的辯論,MOOC 2.0則開始進行關於「針對大規模學生教學的最佳實務是什麼?」之辯論。

HarvardX對於要怎麼利用MOOC的資料來指引出教學越來越感興趣,他們希望從每個MOOC的研究學習,了解如何提升校內與線上的教學。要完成這件事需要教職員、專業學習研究人員、教學設計師的合作,對於缺乏教育研究經驗的課程團隊和教授而言,會感到非常困惑,連從哪裡開始都不知道。本文作者一開始也是如此,在文中他分享了他一路上的經驗。

教育新趨勢 : 大規模開放社會學習

英國公開大學發布了創新教學的年度報告,預估了接下來十年教育可能的改變方向,其中一個就是大規模開放社會學習(Massive open social learning),預計在1-2年內就會發生。
大規模開放社會學習的代表就是以連結主義為理論基礎設計的cMOOC。連結主義強調透過與人際網絡連結進行學習。
至於現在常見的xMOOC分別是基於指導主義進行的,雖然成功壓低教學成本,但卻讓學生失去主動和反思學習的機會。

HarvardX : MOOC研究經驗

MOOC 1.0的研究對於「免費線上課程的市場」有豐富的辯論,MOOC 2.0則開始進行關於「針對大規模學生教學的最佳實務是什麼?」之辯論。
HarvardX對於要怎麼利用MOOC的資料來指引出教學越來越感興趣,他們希望從每個MOOC的研究學習,了解如何提升校內與線上的教學。要完成這件事需要教職員、專業學習研究人員、教學設計師的合作,對於缺乏教育研究經驗的課程團隊和教授而言,會感到非常困惑,連從哪裡開始都不知道。本文作者一開始也是如此,在文中他分享了他一路上的經驗。

為何科技沒有改變教育?

科技帶來了許多改變,從廣播、電視到現在的網路,取得教育的成本不斷下降,然而為什麼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且在班級規模越來越大、教學方法少有改變的情況下,現在的學生花在中學後教育的經費如同三十年前一樣呢?
事實上,雖然有越來越多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科書、開放的教育資源、開放的研究,然而需要支出的是對於學習者的協助–要透過對話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經驗。科技相較教學而言,其實只是小部分的支出。

2014/12/01

繪圖技法大公開

程式語言往往被看成冷冰冰、沒有生命力的,但是透過Processing,就可以將程式語言轉化為藝術品,工程師也能身兼藝術家;透過OpenProcessing,則可以讓這些「程式語言藝術家」在分享與互動的過程中,更能善用 processing 創造出多元、突破自我的作品。

Processing是奠基於JAVA的開放源碼程式語言,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Casey Reas和Ben Fry所開發。它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學習者撰寫的電腦程式,在影音、動畫、互動領域裡都算是容易上手的介面,透過剪貼和複製就能完成有趣的程式、畫出具創 造力的圖像。OpenProcessing.org則是一個協力合作的社群平台,讓Processing的開發者和藝術家能上傳、分享、瀏覽、評論與研究彼此的互動繪圖和程式原始碼。

2014/11/28

SPOC是什麼

來源 /  The Conversation "Explainer: what is a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前兩個字small、private恰好是MOOC前兩個字massive、open的對立面,但是兩個都是線上課程。SPOC常被看成是MOOC的孩子或解藥,但是這種型態的線上課程實際上在澳洲就已經出現了幾十年,現在突然又吸引了這麼多人的興趣,是否帶來了什麼新東西?

SPOC是由真人利用電腦教課和評鑑的線上課程,不像MOOC提供給無線數量的學生,SPOC利用競爭的申請過程或收取費用來限定人數。在此情況下,SPOC的學生可以和老師對談、獲得高品質的答覆、參與由真人支持的活動,而他們的証書也會更有價值。若說MOOC像是運動器材,SPOC就是私人運動教練。

然而,MOOC讓SPOC有別於其他線上學習,當SPOC在MOOC平台上供應時,也會採取目前的MOOC製作方式,也就改變了SPOC的製作方式,且許多SPOC也會開放大眾註冊,不像傳統線上學習必須一次修完所有課程。

原文出處  http://theconversation.com/explainer-what-is-a-small-private-online-course-34542
摘要/ 柯俊如

2014/11/27

澳洲內閣以MOOC訓練公務員

來源 / iTnews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to set up its own MOOC"
2013年起,澳洲Abbott政府就設定年度計畫,要透過減少繁文縟節省下一億美元。內閣已經制定了「規章負擔測量(regulation burden measurement)」架構,用來計算這些繁文縟節的紅利。

現在,他們打算透過MOOC,提升公務員對於「如何計算新規章帶來的財經影響」之理解。他們說,目標是要讓公務員有更佳的分析能力,讓決策者能有更好的決策資訊。課程內容會包含成本預測方法、成本效益分析、規章經濟學,還有一些選擇性的課程模組。

澳洲政府目前正在找人設計課程,預計在明年中推出,希望會運作三到五年。這門課同樣是所有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免費註冊,但是有一部分內容將只有澳洲公務員能看到。

原文 : http://www.itnews.com.au/News/398290,prime-minister8217s-department-to-set-up-its-own-mooc.aspx

摘要 / 柯俊如

2014/11/26

Coursera : 帶著大數據來教學

來源 / Coursera blog  – Joshua Horowitz – “Bringing Data To Teaching”
當一個老師選擇在Coursera上開課時,他們將直接的影響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學生,這種廣泛而直接的影響力,一直以來都是Coursera吸引老師們開設課程的原因。然而,我們並不引此滿足,在我們想像中,即時的、大量的學生回饋可以幫助老師看到一些意想之外的學習行為,並且幫助老師們改善並探索更多MOOC的可能性。
Coursera中的University Product團隊為了我們的合作夥伴們發展了一套全新的工具,這套工具將統合豐富而複雜的原始學生活動的即時數據,透過設計與分析,轉換成易讀的圖形化圖表,這些圖表可以幫助老師了解他的學生,並隨時對課程作出調整。

MOOC改變奈米比亞的失智症患者處境

在納米比亞,罹患失智症的人通常被他們家人和社區認為是個負擔,因為照護者往往因為缺乏資源和知識而感到很困擾,他們通常認為這是老化或甚至認為是巫術造成的,他們會把這些人與社區隔離、限制其行動。
2013年,Berrie Holzhausen使用iPhone上了「了解失智症」這門MOOC,他從課程中獲得足夠的知識和自信,甚至想進一步將這些傳達給其他人,一起改善失智症的照護品質。

2014/11/25

新型態認證在職場的價值

來源 /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Digital ‘Badges’ and ‘Nanodegrees’ Protect Job Seekers From a First-Round Knockout?"

雇主平均會花六分鐘的時間看一份履歷表,他們會看應徵者的名字、工作經歷和學歷,迅速做出要不要這個人的判斷。在此過程中,有多少應徵者透過教育學到的東西(而非他們去了哪間學校)真的會被看重呢?

雇主自己也會抱怨,大學學位並不能用來預測畢業生是否會是個好員工,因此需要一個替代的認證機制,透過徽章或是nanodegree更清楚呈現出申請人具備的技能。

2014/11/24

淺談MOOC與學習資料分析的Visual

來源 / ACM elearn mag "From MOOCs to Learning Analytics: Scratching the surface of the 'visual'"

目前教育科技兩大主要趨勢似乎是MOOC和學習資料分析(learning analysis),MOOC和學習資料分析都試圖解決教育的長期問題,欲顯露關於學習過程嶄新的認識,重視的是科技帶來的結果而非科技本身。而且兩者似乎很互補,當MOOC留下更多與學生行為和活動有關的資料,也就帶來預測及個人化的準確度。

本文欲著重在人們在MOOC和學習資料分析中所看到(see)的 “MOOC影片”和 “資料視覺化”,並討論我們沒看到的是什麼。

第四屆edX國際論壇的參與者分享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6 Big Takeaways From the EdX Global Forum"
11/19-21是第四屆edX國際論壇,這裡是與會者的一些分享!

1.在論壇中,針對高等教育的未來做了許多討論。雖然MOOC並不是被設計來改良大講堂式基礎課程的,但它的確做到了這件事--開始有許多基於MOOC設計的翻轉課程出現。MOOC使學生取得學術內容的成本下降,也就促使大學不能只是作為傳遞內容的角色,需要透過個人化學習、扮演學生的教練和心靈導師等強化與學生的關係。因此,出乎意料的是,MOOC反而讓老師的地位上升。

多元互動的賓州大學「當代美國詩學」MOOC

xMOOC被視為只是一個用來傳遞訊息的平台,與教學內容及教學原理無關,cMOOC則消除了科技與教學內容的界線,教學內容和平台會相互影響,這是一個協作的環境。本文在初步介紹xMOOC和cMOOC後(詳情直接見原文),便開始分享他們結合cMOOC及xMOOC設計出來的教學經驗。
賓州大學的「當代美國詩學 Modern American Poetry」於2012年秋季成為Coursera的第一門人文課程。這堂課不可避免的採用xMOOC的架構,包含十周的課程主題和影片素材連結、使用線上討論區、需要完成測驗及互評彼此的寫作作業。
不過,他們透過三種方式來改變xMOOC的教學:善用集體知識的優勢、基於空間形成社群、維持師生間的互動存在。

2014/11/20

開放教育資源面臨的問題

來源/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Open Education’s Publicity Problem"

開教教育會議(Open Education Conference)已經辦了11年,但是開放教育資源現在面臨了一些問題。

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是老師和學生可以免費使用的公眾領域學習素材,可以用來取代教科書。根據Babson調查小組,熟悉OER的老師們多數認為OER的品質接近於傳統教科書,並不像書商說的OER缺乏品質。

不過,這個調查也指出66%的老師不知道有OER存在,或是不知道要怎麼尋找OER。相較之下,傳統教科書書商擁有龐大的老師及教學科目資料庫,他們會寄給老師所需要的教科書,老師們看了目次或是封面覺得很不錯就會採用。OER實在很難和傳統教科書出版商競爭。

David Wiley因此和它的同事在兩年前成立了Lumen Learning(http://lumenlearning.com/)這家公司,他們會將OER變成免費教科書的樣子,協助大學採用這些教材,每個學生只收費5元美金。目前他們有60幾間合作單位,他們希望讓教授們知道免費線上資源和要付費的教科書有相同成效。

原文: http://chronicle.com/blogs/wiredcampus/open-educations-publicity-problem/55191?cid=at
摘要 / 柯俊如

下個世紀的線上學習方式

來源 / Inside Higher Ed "Next Generation Online Learning"

開放教育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同步或非同步的、自主或按表操課的、以影片或活動為主的、收費或免費的、模組化或個別的、以老師或學習者為中心的、小規模或大規模的。

目前Coursera、edX、Udacity這類MOOC就是以影片取代實體授課,雖然沒有什麼新的教學方法,卻能帶來翻轉教室的機會,也讓老師能在此進行實驗和創新。

到底是複製實體課程經驗還是有潛力轉變實體教室經驗,關鍵並非科技而是取決於四種展望: 聚焦於學習者、強調互動性、規模化能力、在維持品質的同時要求降低成本。當老師把他們當成設計者、教練、學習發展團體的一員,而不只是個教書匠,改變就會發生。

以下是幾種可以達成下個世代目標的教學方法:

歐巴馬 : 美國Connect ED計畫讓高中師生免費取得MOOC證書

來源 / The White House、edX、Coursera
歐巴馬在11/19的演講環繞著知識與教育在21世紀中的重要性,其中就提到了MOOC。
在重視知識經濟的21世紀,除了教育要從小做起,還要鼓勵年輕人(尤其是目前的弱勢如少數族群及女性)學習數學、科技、工程、科學這些未來重要的領域知識,並透過重新設計高中教育,讓學習內容能直接和工作有關、讓學生能基於興趣和各自的學習風格參與。至於老師,則應該要知道如何進行個人化教學引導以及專題導向學習,延伸而來的需要就是,必須提供老師豐富的支援、讓他們受到良好的專業訓練。

2014/11/19

設計OER課程的5R

來源 :  eCampus News "The 5 Rs of designing an OER course"

開放式課程專家Lumen Learning將發布「5R開放課程設計架構」,提供一些使用開放教育資源OER發展課程的指引和實務建議。

5R指的是「為了教育目的,保留(Retain)、重新使用(Reuse)、修改(Revise)、混搭(Remix)、再次傳播(Redistribute)內容資訊的能力。」

Lumen Learning計劃要在此架構之下,提供訓練、專業發展、認證,以及「使用OER的課程」之課程評論,協助個人或組織建立善用OER設計課程的能力。

長期鼓吹開放教育且擔任Lumen Learning學術長的David Wiley指出,在美國的教室內使用OER已成為主流,但是教育者在如何用OER設計有效學習經驗上,需要學的還很多。

5R架構將會成為一致品質及最佳實務的品質保證,教育者及機構會因此知道怎麼善加利用OER,發揮其潛能強化學生學習經驗,而不只是單純為了減少購買商業教科書的成本而使用OER。


原文 : http://www.ecampusnews.com/top-news/oer-course-design-475/
摘要/ 柯俊如

George Siemens : 學生需要掌控自己的學習

來源 / OEB(Online Educa Berlin) News Portal "George Siemens: ‘Students need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本文是對MOOC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George Siemens所進行的訪談,內容包含他對於數位學習的預測、認為MOOC的發展潛力,以及他開設DALMOOC的心得。

2014/11/10

MOOC模式帶來四大改變教育典範的趨勢

來源 / Educase "Beyond the MOOC Model: Changing Educational Paradigms"

若說2013年是MOOC大爆發的一年(the Year of the MOOC Backlash),2014年會是MOOC投降的時候( the Year of Capitulation)嗎? Udacity的Sebastian Thrun曾說MOOCs是「糟糕的商品」,許多反MOOC的部落客發表了不少「我早就告訴你會這樣了」的言論,到處充滿了「MOOC已經過了他的鋒頭,現在處於後MOOC時期」諸如此類的言論,Forbes也稱MOOC為「昨日的過時新聞」。(註 : 有趣的是,MOOC現在才剛開始在亞洲走紅,而且幾乎沒有反對或質疑的聲浪)

然而,MOOCs這個實驗還沒結束,事實上它才剛開始。它帶來了四個突破傳統的趨勢: 由MOOC取得學位、能力導向教育、學習的形式化、規章制度改革。

為了伊波拉病毒開設的MOOC

來源 / The Franchise Herald "Over 10,000 Take MOOC Course On Ebola Prevention"

ALISON (Advance Lear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Online)開設了一堂有關伊波拉的MOOC "Understanding the Ebola virus and how to avoid getting it",總共有400萬名參與者,超過25萬人來自西非,其中10萬人住在奈及利亞、5萬人住在迦納,都是最近染病的地方。

這堂課先介紹了伊波拉的歷史,說明這個病毒是怎麼傳遞和治療的,以及要注意它會有那些症狀,其中還有一節會介紹要怎麼預防。整堂課大概要花1-2小時完成,參與者必須要通過80%以上的課程要求才算通過。

2014/11/07

MOOC風潮只是僥倖?

來源/ The New Yorker "Will MOOCs be Flukes?"

1969年7月在Geoffrey Crowther的努力下,在英國成立了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透過信件和廣播來進行課程,其基礎任務就是「開放給各界人士(to be open to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讓人們在需要時就能有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他也用了自由女神像上的訊息改成「Open University wanted the tired, the poor, the huddled masses. To them, most of all, it opened its doors」。MOOC同樣延續了「高品質教育不應該是奢侈品」這樣的概念,在人們想獲得教育時,就能使用MOOCs。


不過,Udacity創辦人Thrun在創辦次年就提到他覺得雖然自己很紅,卻並沒有完成最初教育眾人的願望,MOOC反而變成一個很糟的產品。

2014/11/06

圖書館參與MOOC的方式

來源 / Campus Technology "Can Libraries Save the MOOC?"

MOOC看似與圖書館無必然關係,然而它的本質事實上也是資訊的流通,圖書館在提供資訊管理、機構支持、提供實體空間上,將會扮演重要腳色。

圖書館可以有以下幾種參與MOOC的方式

1.提供實體空間: 2014年八月,紐約公共圖書館就提供了像Courseraa的learning hub服務一樣,讓註冊 "The Camera Never Lies"這門課的學生每周花90分鐘來和同儕及引導者討論,畢竟許多人說MOOC的中輟率來自缺乏社群支持。

2.提供開發中國家認識MOOC的機會,因為在這些地方很常缺乏電腦網路,更不用說是對於線上課程的認知。

3.協助學校在課程製作過程中處理著作權問題,尋找可以使用的教材。

4.用來作為圖書館界專業發展或是持續教育的方式: 2013年秋天,聖荷西州立大學 Michael Stephens就教了第一門圖書館MOOC。

原文 : http://campustechnology.com/articles/2014/11/06/can-libraries-save-the-mooc.aspx
編譯/ 柯俊如


法國第一門MOOC開課者的經驗分享

來源 : LinkedIn "Democratising effects and impact of MOOCs on Higher Education"

法國第一個認證MOOC(Gestion de Projet [Project Management])的授課者Remi Bachelet在一場訪談中分享他的經驗。

他認為,法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速度比起網路慢上許多,MOOC會推動高等教育因應新時代做些改變,但是只作為補充而非取代。尤其在已開發國家中有許多實體好大學,提供的學習經驗絕對會比MOOC好,但是MOOC的確能讓開發中國家亟欲學習的人口獲得甘霖。MOOC另外會帶來的巨變就是在終身學習和在職訓練上,讓離開大學的人有繼續學習的機會。

2014/11/05

學生在MOOC的修課經驗及其認證潛能

來源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Accreditation of MOOCs”

大學推動MOOC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當前知識快速變化,學生需要跨領域的知識,並且能快速更新所知;另一個則是名校需要在課程上相互競爭維持名牌。

MOOC因為它的發展方式、容易被取得、低成本、高投入、標準的評鑑方法,可以帶來一些好處。這些課通常由名校提供,投入大力人力、科技、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選擇的課因此更多,在修進階課程之前就有機會可以彈性的補足知識缺口,而且學生付給開課大學的成本相對來說很低。

然而,MOOC也因為課程程度、持續期間(4-14周都有)、評鑑方式(多選題到個案研究分析)和學習方法的差異度大,加上學習的信度也很難斷定,要怎麼確保取得證書的人真正有學到東西是很困難的。畢竟這些課程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職場和終身學習,和傳統校內不同。在頒發MOOC證書時,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 課程的學術程度應如何衡量、學習過程要如何評估、混合MOOC課程後可以帶給哪種課程好處、學分可以怎麼頒發。

2014/10/28

George Siemens在edX開課了!

原著/ELEARNSPACE "What I’ve learned in my first week of a dual-layer MOOC (DALMOOC)"

在cMOOC與Learning analytics議題及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人物 George Siemens也在edX開課了!

課程主題是Learning analytics,課程進行方式則是同時有xMOOC和cMOOC兩種形式可以選,而且這堂課還和其他實驗室合作,可以體驗線上小組會議室、快速問答等多種增加社會互動的工具。非常值得嘗試!

>漂亮且充滿不同課程資源取得方式的課程大綱(可連結到edx頁面)http://linkresearchlab.org/dalmooc/

>開課前的google hangout(該頻道也有所有的edx課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PxCVMcZpY

2014/10/23

MOOCs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原著/INSIDE HIGHER ED "Impacts of MOOCs on Higher Education"

MOOCs到底帶給高等教育什麼影響?

George Siemens與來自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康乃爾大學、香港大學、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喬治城大學、戴維森大學( Davidson College)、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阿薩巴斯卡大學(Athabasca University)的人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他們認為有五個方面的影響 :

1.MOOC提升了高等教育機構對於數位化未來的警覺

Couresa第一位行銷長Kurt Apen

原著/SILICON VALLEY BUSSINESS JOURNAL "Can MOOCs win back momentum? Coursera hires first CMO as online education hype wanes"

Coursera聘請了第一位行銷長(CMO)!!! 這個職位意味著什麼呢?

Coursera自2012年起就吸引了許多人的投資,然而完成率不高的現象讓許多人開始懷疑它的效力。或許是該找個懂行銷的人來做點事情的時候~

Kurt Apen之前曾在迪士尼、eBay工作,他最近以免費且社交性質的遊戲為迪士尼帶來的全世界大量觀眾。善用網路科技吸引使用者是近年來的風潮,就看看他會為Coursera帶來哪些不同的創舉吧!

原文/http://www.bizjournals.com/sanjose/news/2014/10/23/can-moocs-win-back-momentum-coursera-hires-first.html
翻譯、摘錄 / 柯俊如

烏克蘭MOOC平台Prometheus

原著/KyivPost "Prometheus brings light of online courses to Ukraine"

烏克蘭發布了第一個在地MOOC平台Prometheus(http://prometheus.org.ua/),目前已經超過12,000人註冊!

他們由志願者推出了首輪四門課 : 烏克蘭歷史、金融管理、演算法發展與分析、Python程式設計基礎。

2014/10/21

EdCast平台提供multiversity的可能性


EdCast平台創辦人及CEO Karl Mehta針對這個平台,他提出一個概念"multiversity",希望可以達成環繞特定團隊、學科或主題的機構、教師、學生層級合作。這種平台前所未見,但是他指出,不同學校的人在同一門課本來就可能會用同一本教科書,那其實各地、各機構的老師及學生也可以使用來自其他地方的課程來學習,甚至因此開始和該領域其他機構、老師、同學產生合作關係。對於學習者而言,他只要知道他想學什麼,就可以一次看到所有與此主題相關的課程,而不像既往平台是以老師和機構為中心的開課。


另外,他指出目前機構都把課開在第三方的平台上,其實就等於把他們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留在那個平台。他的這個平台則會讓學生直接連接到機構網站,如此一來大學就不用擔心自己校園的學生被MOOC搶走。

最後,他和開放教育聯盟(Open Education Consortium)合作,開放教育聯盟由有分享知識此共同理念的三百所大學組成(台灣也在其中喔),然而卻沒有一個平台讓他們一起合作,現在就有EdCast這個選擇了!

原文/EducationDIVE "EdCast CEO: The multiversity can help fend off MOOC disruption"
http://www.educationdive.com/news/edcast-ceo-the-multiversity-can-help-fend-off-mooc-disruption/323320/




2014/10/20

edX推出名校AP課程


在美國,高中生可以修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來抵免大學入學後的學分。MOOC推出後,不少人立刻聯想到這可以變成有品質的名校AP課程,於是edX就順勢推出啦!

萊斯(Rice)大學在edX開設的第一堂AP課程是生物學,由兩名菁英高中的老師掌控進度,確保能將大學課程順利傳遞給高中生。這堂課分成四個部分 : 細胞、基因、演化和多樣性、生態系,4月份時會有一個考試。

其他名校也不落人後,之後會開出AP課程的有:
波士頓大學 : 物理1
麻省理工 : 物理C-力學
柯柏聯盟學院(Cooper Union) : 電腦科學、化學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 物理-電磁學
田納西高等教育董事會(The Tennessee Board of Regents) : 英文語言與寫作

台灣雖然沒這個制度,但高中生還是可以去修看看,和國外高中生一起競爭!!!

原文/
The Washington Post "Free online AP courses debut on edX Web sit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free-online-ap-courses-debut-on-edx-web-site/2014/10/20/6b16c204-5883-11e4-b812-38518ae74c67_story.html


2014/10/17

MOOC有機會取代教科書嗎?

的確,MOOC無法取代大學課堂,但它可以取代教科書!

德州大學系統(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是第一個加入edX的公立大學系統,他們投入了大筆資金希望可以降低大學就學成本及提高畢業率。然而,他們首次推出的四門課完成率只有1-13%,讓他們開始懷疑對於MOOC的投資是否值得。

不過,MOOC如果可以在線上重複開課、或是搭配老師的實體課程,變成像是教科書一樣可以再三利用,其實也就有機會打平成本了! 何況增加MOOC的內容比增訂一本實體書容易多了!

除了大學在調整對於MOOC的應用方式,edX也因應低完成率的現象進行調整。Kathy Pugh指出,他們正在實驗提供給高中生的大學準備課程,以及給專業人士的終身學習課程,同時也會縮短他們的課程時數。(其實其它平台很早就開始縮短時數,edX堅持到現在才棄守...)

原文/The New York Times "Universities Rethinking Their Use of Massive Online Courses"
http://www.nytimes.com/2014/10/17/us/universities-rethinking-their-use-of-massive-online-courses.html?_r=2

Online Education革命

學用落差的問題到處都有,MOOC是被提出來的解藥之一,然而也有人認為MOOC不過就是把傳統的大學搬到線上而已,教學內容、評分方式仍然和職場所需有很大的落差。

College for America (CfA), Brandman, Capell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Northern Arizona, and Western Governors這些教育機構針對學用落差,提出了能力導向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不再以學分、時數、分數來衡量(事實上職場中根本很難判斷A+代表學生會做哪些事情!),而是直接判斷學生是否有職場所需能力。

這種教育,並不主打開放以及免費,但是學生仍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空間進行彈性的線上學習,而且學費絕對比去上大學便宜。學生最後要寫複雜的報告或口頭展示來展示自己的所學,也是不同於MOOC許多測驗在線上完成的地方。

原文/HBR "The Real Revolution in Online Education Isn’t MOOCs"
https://hbr.org/2014/10/the-real-revolution-in-online-education-isnt-moocs/

Henry Lucas: 大學的轉變時刻

Henry Lucas舉出一些高等教育因MOOC產生改變的例子,如散佈在世界各地校區的學生可以在線上一起參加專題課、只有1%人口有大學學歷的盧安達產生以一年1500美金的MOOC大學、Georgia Tech與udacity及AT&T合作提供資工碩士學位MOOC。

他以一張圖表說明科技輔助教學的不同例子:

2014/10/15

Coursera如何創造利潤?

MOOC雖然開放給大眾,但是如果不賺錢,也是很難存活繼續提供服務的! 以下這些營利模式是先行者Coursera的經歷,其實這些服務對使用者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一樁啦!

1.獵人頭--介紹適當的學生給公司,向公司收費 (只在2012年年底有執行過一陣子...)

2.虛擬認證signature track--從2013年1月開始,會透過虛擬認證安全的將個人真實身分與課程相連,可以申請經濟補助,一堂課約30-100美金,發布後9個月賺了1萬美金,14個月後賺了4萬美金。目前還在持續推動,有超過七成的課採用,有些課甚至因此不再提供免費課程。

3.專項課程--2014年7月開始,一系列相關的課程組合,讓學生能深化專業,要拿到此證書必須每堂課都取得signture track,最後一步是capstone project。(台大和北大首次推出專項課程,習慣中文上課的人總算可以來體驗看看了!http://thenextweb.com/insider/2014/10/15/coursera-launches-18-new-specializations-help-master-specific-subjects/)

4.capstone project--讓學生能將他們在線上所學的課程能應用在真實世界中。

5.職員訓練--許多使用者都認為MOOC比企業訓練課程更好。

6.課程贊助--企業透過贊助知名大學的課程可以將自己的廠牌或核心能力與該校相連,也可能因此招募到新人。目前並無太多詳情。

7.企業合作--連結大學、公司和全世界的學生,合作方式不明,實驗中。

原著/edSurge "How Does Coursera Make Money?"
原文/https://www.edsurge.com/n/2014-10-15-how-does-coursera-make-money

2014/10/03

磨課師課程推廣與經營研討會

時間:10/02(四)
地點: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主題:
ATEC聯盟整體推廣策略及兩岸跨校聯盟運作、磨課師(MOOCs)課程推廣及課程經營經驗分享、磨課師(MOOCs)商業模式規劃及課程製作經驗分享 這次主辦的單位是ATEC聯盟,合作的平台也就是由資策會及Netxtream捷鎏科技合作的ShareCourse。
目前已有60多所學校使用此平台,從平台設計、內容提供、教學設計到行銷,每個環節對推動MOOC的老師可能都是嶄新的挑戰,ATEC聯盟將可以提供資源協助。未來希望能串成學程、擴展與國際的合作。
[台師大 蕭顯勝 推動經驗分享]
 台師大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工作小組由吳正已副校長領軍,由蕭顯勝執行長和陳明淳副執行長進行實務推動。聘請葉依柔與陳威傑進行課程方案及平台的管理。
 在推動小組之下,分成平台推廣組(資訊中心)、課程規劃組(教學發展中心)、課程拍攝組(圖書館 張慈玲組長)。課程拍攝組就是既有的開放式課程製作團隊,曾經嘗試並提出不同的錄製模式,影片會和開放式課程一樣採取開放授權。
 根據台師大的角色和優勢,欲於線上發展「師資培育、華語文教學及通識課程」。這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的課程包含「線上華語文教學實務、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鑑賞、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華語文教學導論、地球從誕生到演化、教師專業素養、閱讀研究」,最後通過四門「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鑑賞、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華語文教學導論、地球從誕生到演化」。(其中特別推薦「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鑑賞」此課,不僅老師美麗、影片後製精細,還有外拍藝術作品)
 其他課程雖然沒有教育部補助,台師大仍會製作,且期許在4年教育部計畫結束後仍能自行營運下去。(特別是教師專業素養課程有張國恩校長本人親自投入,自然要製作)
 每堂課程除了教育部補充的十萬元,校內也補助十萬元。校方非常重視,投入許多資源進行內部及外部(姊妹校、華語文教學合作單位)的宣傳。
 台師大也和北京師大及華中師大形成聯盟。北京師大欲採用開放資源的edx平台改成「京師在線」,透過華中師大則可能打入大陸的西南聯盟。未來三校的課程會互相交流,讓彼此學生容易選到。
[清大 黃能富 推動經驗分享]
主要分成討論區經營和SPOC兩方面的經驗分享。
>討論區經營
 黃老師第一次開課吸引兩千多名學生。這次開課同時在北京與台灣的平台開課,大陸的學生有七千多名、台灣的學生則是四千多名。在兩個平台開課會感受到文化差異,特別是兩岸用語不同。
 有鑑於MOOC的短影片形式,事實上無法講到每個課程細節,因此要鼓勵學生多發言,才會知道他們不懂的地方在哪,把這些細節補充給他們。
 在此情況下,討論區的經營就很重要。黃老師請了六名台灣學生、兩名大陸學生擔任助教,希望所有的留言都不能隔夜回。黃老師本人也買了平板,隨時利用閒暇時間回應。
 由於學生背景不一,會問出各式各樣沒想過的問題,就算再簡單也要心平氣和的回覆。學生也可能會問出之後幾講才會講的東西,要先做簡單的答覆不能叫他自己去看。
 學生會主動幫老師講話、解圍,獲得解答後也會不吝於獻上滿滿的感謝,而且對於課程的滿意度非常高。這些舉動都讓黃老師感受到滿滿的感動,也更加堅定的相信討論區經營的重要性,以及有動力繼續經營。
>SPOC分享
 完成率一直是MOOC的大問題,黃老師的第一次開課2000人中有400人通過考試取得證書,將近20%完成率。如果以SPOC或翻轉教室的方式進行,將能大幅提升完成率。
 黃老師和台東大學合作,讓該校的三學分「電腦網路」課程先使用黃老師八周的線上課程「計算機網路概論」,一周進行實體教室內的期中考後,再接續上八周的實體課程。同一時間,清華大學通訊所的「計算機網路」課程也採用相同模式。
 台東大學在上完MOOC後有85%(85/100)通過實體課程的考試、清大則有90%(70/78)的人通過考試。由此數字可以發現,由於學生有拿學分的壓力以及實體教室內的師生支持,使MOOC的完成率大幅提升,不僅近似實體課程,甚至比實體課程完成率更高。另外,台東大學與清大學生考試時使用的是同一份題目,由此可見台東大學的學生其實能力或智力都不亞於清大學生,只是需要花更多時間自行消化課程內容。這樣也可以讓學生重新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頂尖大學程度的課程。
[捷鎏科技執行長 林宗賢 ]
執行長稍微介紹了一下ShareCourse平台的進入方式後,分享了一些使用者資料
 18-24歲佔28%、超過25歲佔72%>>>代表MOOC主要修課人口來自非學生族群
 男生佔46%、女生佔54%
 主要以Chrome觀看、使用手機觀看的也有8%>>>未來有行動市場
[千華數位文化 王銘瑜副總經理 談商業模式]
 教育部入選的磨課師課程種類多元、補助學校遍布全台(北部>南部>中部)且公立私立都有(私立略高於公立)。
 建議學校可以花經費由專業機構製作影片,影片本身精美可以減少之後的宣傳成本、也可以讓老師的教學魅力更能發揮。
 目前已經協助製作的有蔡欣欣老師的戲曲大觀園、黃揚名老師的銀髮族課程等課,曾獲得2014年MOOCs課程製作服務金質獎。
 未來可以進一步思考學分認證服務,從中發展營利模式,像是在實體考場考試、提供實際實習場地,這些措施也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
 鴻海旗下的國碁正打算投入數位學習,之後將推出”想享雲”(Thinker’s Live),與千華數位合作的單位就可以有機會在此平台曝光和宣傳。

2014/09/28

開放設計與創用CC授權的匯合

創用CC授權是目前流通的最普遍的公眾授權方式之一,透過簡單的條件組合,作品的作者及利用人可以快速的判斷授權條件,使得分享與再次利用更為簡便。

利用創用CC授權分享開放設計,有利於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潛在市場的開發,也能刺激出更多元歧異的創意思考方式;再者,能讓擁有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們在沒有法律顧忌的情況下共同參與設計,不僅開發新的在地材質,也能完成真正客製化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能改善社會生活現況的設計因為申請專利或著作權糾紛而延緩推出。

2014/09/22

透過開放建築設計改變世界

「我們相信在資源和專家稀少的地方,創新、可持續性且共同合作的設計能帶來改變。」
Architecture for HumanityCmeron Sinclair等一群關懷人道的設計師、建築師所組成。
在1999年,他們為了解決科索沃的移民問題而在網站上召喚眾人一起提供設計藍圖;2001年,他們轉為關注在非洲撒哈拉以南設立愛滋病流動診所;2004年,他們針對伊朗的自然災後重建;2005年,則是為了卡崔納颶風帶來的災情共同努力。

2014/08/19

英國MOOC平台領導人Simon Nelson評論

Simon Nelson之前在BBC開發了iplayer,現在則負責領導英國MOOC平台FutureLearn,目前已經有40所大學在上面開課,吸引450,000名學生。

本文回顧了美國MOOCs平台的發展,提到眾人對於MOOCs的利弊得失之分析。Simon Nelson認為MOOCs不會和網路上的音樂及書籍市場一樣由一家稱霸,因為不同平台提供者有不同功能性考量,會符合不同的學習者需求。

像是FutureLearn就重視學習的社群面向,因此在平台的每個學習過程都有討論串,方便學習者隨時互動,這樣的作法也確實讓他們的中輟率下降。

另外,FutureLearn是英國開放大學營運的,因此是非營利性的,它們只能透過期末測驗與課程素材購買等來獲利支持。

不過,與既有平台相似的問題是,目前的使用者七成是有學歷的,及能否取得學歷也還是一個問題。

在另一篇文章中,Simon Nelson表示:

"我們不相信MOOCs會改變高等教育,我們相信的是網路會改變高等教育。而MOOCs是這整個改變的其中一部分。"

原著/The Guardian "Moocs, and the man leading the UK's charge"

原文/
http://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4/aug/19/moocs-man-leading-uk-foray-simon-nelson-futurelearn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news/moocs-will-not-transform-education-says-futurelearn-chief/2016379.article

2014/06/12

从MOOC学习者到edX研究员:蒙古满分少年的成长之路

蒙古的巴圖詩蒙在兩年前,年僅15就在MIT於edX開設的的電子電路學獲得滿分,今年他剛在MIT讀完大一,同時在edX打工擔任研究員。

edX聘用他是為了瞭解高中生及非城市地區使用者對於平台的使用情形與看法。他們對於巴圖詩蒙在缺乏微分方程等基礎概念就能在大二課程取得滿分感到好奇,巴圖詩蒙說他把1/4的時間用來在網路上搜尋輔助材料,自學所需的高等數學。edX因此開始設計AP課程給中學生,希望能協助中學生銜接課程,畢竟最早開課的老師都是名校菁英,通常習慣面向先備知識較佳的學生,這樣的課程內容不容易吸引到缺乏教育資源、特別需要幫助的學生。

巴圖詩蒙一開始接觸MOOC,完全是受到名校吸引。他英文不好,所以沒有看任何閱讀資料,他也覺得影片沒什麼吸引力。

他自己也會使用iphone錄製教學影片,以蒙古語說明自己的解題過程。他現在是Scheller教師教育計畫的成員之一,負責開發三門課程。另外他也負責調查各類MOOC平台,分析課程的優缺點。在報告中,他強調MOOC要改善教學方法,強化同儕的社交學習。


2014/05/29

MOOCs : 期望與現實

原作 / 教育成本效益研究中心、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 Fiona M. Hollands, Ph.D., Devayani Tirthali, Ed.D. 
教育成本效益研究中心(Center for benefit-cost studies of education)位於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其任務乃提升公私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透過分析教育活動的成本和帶來的價值,可以鼓勵教育者和政策推行者考量眾多因素,才能最佳化資源分配和教育產值。
2011史丹佛推出人工智慧MOOC時,曾指出這種教育模式將會降低高等教育成本,令人不禁好奇MOOCs實際上相較實體課堂帶來的成本效益。因此,教育成本效益研究中心便由目前的中心執行長Fiona Hollands領銜,訪問了來自29個機構的83個活躍於MOOCs的行政人員、教職人員、研究人員,探討機構採納MOOCs的目的、其認為MOOCs可以帶來的好處,以及這些目標是否達成、如何達成、耗費多少成本,還有他們對於MOOC的展望。

2014/05/23

擁抱開放的設計消息集散地

Desiring Clicks所言,「設計就是發掘問題,然後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

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在不同時空下的每個人,為了生活,各自面臨各種問題,也有各自的解決方法。如果能有多個腦袋共同思考這些問題和解答時,想必就能從各自的角度出發,擦出更多火花。

以往要相互交流、分享這些問題與解答並不容易,但現在有了網路,要知道最近又出現了什麼絕妙好點子,便容易許多;而藉由採用創用CC授權,則更有利於這些設計消息的散佈,因為只要在遵守授權條件的情況下,就能快速的轉貼、回覆、改作。這樣的開放平台不僅很適合作為將國際設計新知傳入國內的窗口,也往往會成為介紹國內設計作品和活動給全球知道的管道。

2014/02/06

開放給全世界的設計教育資源

設計其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利用免費開放的線上設計教育資源,你也可以成為設計領域的學徒,本文將介紹兩個不同設計面相的網路資源。
互動設計基金會(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是已經發展十年、關心全球設計社群教育的非營利組織。

2002年,Mads Soegaard於丹麥創立了此組織。他認為,人們不應該為了自己不會用電腦產品而感到害怕、煩惱,甚至自責,反而應該是將科技改量得更為人性化,讓科技產品可以在不須要說明書的情況下就可以直覺使用。因此,他希望能和知名大學、企業、作家的合作,共同創造和散佈何時何地都能取得的免費教育資源,藉由教育更多下一代的產品設計師、使用者介面設計師、使用者經驗管理人,促進設計、功能、科技的可用性。